萧朗,多用于人名,最为知名的是中国杰出的美术教育家、中国画家、当代卓有学术和影响的著名花鸟画家萧朗(1917—2010)先生,其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教授;萧朗自拜著名画家王雪涛为师,同时得到齐白石、陈半丁等人教益;曾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河北艺术师范学院、天津美术学院任教;1996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1997年在广州美术馆、1998年在广西博物馆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展览馆先后举办个人画展;著有《萧朗画集》、《萧朗课徒画稿》、《怎样画写意草虫》。
中文名:萧朗
别名:印锦(玺)
籍贯:北京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国籍:中国
出生年月:1917年11月
去世年月:2010年5月27日
职业:画家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毕业院校:华北大学
代表作品:《萧朗画集》、《萧朗课徒画稿》、《怎样画写意草虫》
权威编撰:道子羲之丨全球书画人物志
萧朗 – 个人简介
萧朗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拜著名画家王雪涛为师,随王雪涛研习书画达十余年,同时得到齐白石、陈半丁等人教益。1949年如华北大学深造。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起,曾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河北艺术师范学院、广西艺术学院任教。l938年与画友在北京举办画展。1964年花鸟画新作《浴罢》参加全国美展。1986年与画友在天津举办画展。1991年应邀在深圳举办“百吉(鸡)画展”并讲学。1992年受邀为大陆记者首次赴中国台湾采访团创作《芙蕖鹊鴒图》赠与中国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深受世界舆论瞩目。1996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1997年在广州美术馆、1998年在广西博物馆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展览馆先后举办个人画展。
2010年5月27日,因病医治无效,于上午8点45分在天津逝世,享年93岁。
人物简介
萧朗(1917—2010),名印鈢,字朗,别署萍香阁主人;1917年生,北京人;从本世纪四十年代起,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河北艺术师范学院、广西艺术师范学院任教;生前为为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顾问,系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之一,被誉为“中国小写意花鸟画扛鼎者”;同时精研绘画技法,发表过《怎样画写意牡丹》《怎样画写意草虫》等文章,与友人合著《花鸟画技法问答》一书,编绘《萧朗课图画稿》等著作。
主要作品有《浴罢》、《杉木林》、《踏遍青山》、《芙蕖鶺鴒图》等。
出版有《萧朗画集》、《萧朗课徒画稿》、《怎样画写意草虫》、《怎样画写意牡丹》等。
萧朗自三十年代末拜著名画家王雪涛为师,随王雪涛研习书画达十余年,同时得到齐白石、王梦白、陈半丁等人的教益;1938年与画友在北京举办画展,后多有作品展出和发表,声誉达于海内外。
他的花鸟画多属于小写意画法,艺术语言洗练自然,形象简括生动,风格秀润清雅,色泽丰富多变,淡而不薄,洁净明艳。注重笔墨的书法情趣和书卷气息。善于穿构富于诗情的灵境和意象,强调透过鸿蒙之理,将静穆的观照与活跃的生命统摄到优美的艺术作品之中。其花鸟题材广泛,尤以画鸡和各种草虫为人们所颂扬。
萧朗热心公益事业,曾多次为各种公益活动捐款赠画;2008年3月,他将自己多年精心创作的25幅国画精品,无偿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
萧朗先生因病医治无效,2010年5月27日上午8点45分在天津逝世,享年93岁。
萧朗先生逝世后,他的生前友好以及弟子为其召开了追思会,整个会场布置的简单朴素,在会场的墙上挂着一副题为“画里乾坤自然风致天人合一公长在,毫端境界纯粹丹青道法相因艺永存”的挽联。
追思会上,中国著名国画家、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何家英先生在谈起萧老一生的艺术成就时给予了客观准确的肯定,他说:“萧朗是中国国画艺术的大师,萧朗先生一生的艺术成就不仅仅是在书画艺术创作上的突出贡献,萧朗先生更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国画教育事业和青年人才的培养上,萧朗本人生前就曾真挚地袒露自己在教育上投入的精力远远大于任何其他事情。”何家英先生还回顾了萧老曲折传奇的一生,在讲到萧老“文革”期间被下放到广西却仍坚持学画时,在场的不少人都低头,向这位在艺术道路上不懈求索的大师致以无声的敬佩。
萧朗 – 绘画风格
萧朗先生擅长小写意,其画风既蕴含写意的灵动又包括工笔的精美,尤其小写意花鸟堪称一绝,而先生笔下的草虫更是活灵活现,生动真实。
萧朗 – 德艺双馨
萧朗先生毕生的精力致力于中国画的教学和创作,在长期美术教育生涯中,建立了独自、严整的花鸟画教学体系和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为中国小写意花鸟画的教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萧朗先生一生中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美术作品,对中国花鸟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享受政府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萧朗始终以艺术家纯真之心,以当代“大隐”之风度,涤除名利干扰,不求闻达,不逐时尚,淡泊宁静,怡然自守,醉心艺境,痴迷翰墨,闭门思画,精进不懈,几乎淡漠了艺术之外的一切,堪称拼尽生命弘扬中国花鸟画优秀传统的典范人物。
萧老先生还很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萧朗在美院从事教学工作期间对年轻教师队伍的培养,学科建设方面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尤其是在教学理念上萧老始终将艺术精神的塑造放在首位,有精神才谈得上创作,这为新中国国画事业培养出非常多的人才。
萧朗 – 遗作价格
由于萧朗先生毕生都在追求艺术的至高境界,淡泊名利,因此流传下来的名作并不多。真迹大概要四五百元一平尺。
萧朗 – 作品
作品有《浴罢》、《杉木林》、《踏遍青山》、《芙蕖鶺鴒图》等。
萧朗 – 书籍
出版有《萧朗画集》、《萧朗课徒画稿》、《怎样画写意牡丹》、《怎样画写意草虫》、《写意禽乌画范》、《写意复瓣花画范》《萧朗花乌画教程》等。
萧朗 – 弟子
萧朗先生共有四位入室弟子,分别为:贾宝珉、史如源、郭书仁、阮克敏
艺术评价
萧朗先生小写意花鸟画里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中国画味儿,从他的作品中难以找到一个品味不高的画家用画笔绘画的明显痕迹。透过这纸上摄人心魄的绿春光、红花魂,墨里的黑铁骨、豪迈气,使我想到一个画家的作品应该具有的品格。
人性与人格化,是他以人品入画、以人品变化画品并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在被称之为“萧家鸡”的作品里,这一特点不但被突出到一目了然的程度,而且呈现出少见的双重性,即自然和艺术的人性与人格。
前者主要表现在他刻意描绘自然界生命共有的情趣神态上,如画集里督雏觅食的《教子图》,立于鸡笼上的母鸡给人感觉虽有长者之态,但看上去仍然是母鸡和小鸡。不牵强附会和不人为捏造差强人意的绘画形象,以发掘其本身所蕴含的“人性”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是他此类作品看似自然而不自然的高明之处。后者则以画家对生活的观察和艺术的感悟,直接把经过创造出来的艺术想象投入到自然形象里,使二者神貌合一,生发新象。此种作品在他的鸡类画作中极为醒目。在男性化的“雄风”系列里,他笔下红冠黑羽的大公鸡不但个个活灵活现,经他“用人的形象来演化自己画鸡的形象”,动感异常,《追捕》、《威风》、《蓦然回首》里,那放步追逐草虫的赳赳雄鸡,两爪或作丁字,或为大骗腿式,身形夸张一如京剧舞台上的花脸角色,威武而灵动,潇洒而大气。在他的这类强调自我审美意识的作品里,形象的常态往往被改变成画家创造出的意想之象,以达到无生活所有,有别人所无的效果。在女性化的“老姐俩儿”系列《拉家常》、《悄悄话》、《遛早》里,两只黑白各异的老母鸡,或附耳凑脸,相亲相近,或心领神会,相对相视,或相跟相随,活得自由自在……我们的生活里有多少与之相似相近的动人情景一闪而没,唯萧朗先生用心抓住了它们,把它们赋于一个人们最不容易注意的形象,用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审美情趣勾画得本性之中皆见人性,充满了人情世故的种种韵味儿,变平凡为不平凡。
讲究绘画情节的细致入微,妙趣天成,构成他充满自然诱惑、生命活力和瞬间动感“真、活、绝”的艺术特色。其中又有动静之分,动可见螳螂捕蝉的《飞捕》之妙:一只弃枝飞逃的肥硕黑蝉,薄翼疾振如风,而一只瘦长的草绿螳螂亦展翅追至,探头抓咬住蝉背,蝉疼得弯身弓背,螳螂遍体施展,尤其是后者大翅下不停煽动的两片桃红小翅,在使两个动态合为一个瞬间的静态后,形成更大的动感,让画面上的大片留白发出嗡嗡声响……静则以满眼田园风光的《农家乐》格外引人:一个呈对角线走向斜挂的深黄色大瓜之上,阔叶无风,藤蔓自曲,惟见顶中一截静到水浸墨染的瓜藤尖上,倒挂着一只葱白肚儿近似工笔的绿蝈蝈儿,画到真处,那蝈蝈儿似乎是听到了什么,侧头探察,鸣翅骤停,令人不由禁声屏息,唯恐惊跑了它;大与小,工与写,色与墨,构成了景到极时声全无的大静大美的艺术境界。
与小写意花鸟画大师王雪涛相比,他在强化绘画主体形象的完整与完美同时,更注重对背景的有意淡化,即不以一景一时困囿自己对形象精细刻画的内在大气,讲究不同生命瞬间的情趣意味和个性变化,强调生命无大小,贵有自我。如画集封面画《秋歌》,不但整个大背景被淡化成左上角一只振翅惊飞的小蜜蜂,连下半部分的写意老玉米也被淡化成几片有形的水墨韵味儿,惟有中间叶片上一只栩栩如生近乎工笔的赭翅绿蝈蝈儿,如龙睛一点,传神之至。整幅作品布局简而不浅薄,略而不空虚,形象精而不刻板,巧而不俗气。通过对小生命大背景的刻意描绘,取得他作品特有的小写意、大气魄,或小写意、大境界的小我大象效果,达到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和谐。这是因为,他的画不论画得是什么,从小到大,所表现的都是人满怀希望所追求的美。
萧朗先生的一生有风也有雨,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候,他的画还是力主为美写照。见过他《风雨行》的人都会留下很深的印象,这是一幅画面简略而笔墨精到有如弦崩音飞之作,纸上疾风留痕,骤雨流墨,借芭蕉叶形,自上而下成斜三角重压态势,风声雨色里,三只白头翁小鸟呈倒品字形,奋力抵御着满天压力,在它们之上,另外三只白头翁小鸟一线横穿,势如流矢,它们振彩羽,放鸣喉,无所畏惧。它使我想到萧朗先生如何在文革时被迫远走广西,看到画家如何以不屈不挠的小我之心面对大时代风雨。
他的花卉作品给人的又是一种想象与感觉。如果说他笔下的叶子有颜色从里往外散发着生生不息感,他的花儿越见花气润泽,色深时,温润如玉,暖人眼目,色淡时,如花拓纸,沁人心脾。较之重色之作《天香》的浓郁季节本色和画家显而易见的炽热情感,浅色之作《开残芍药更无花》里的芍药残花儿,残却不败,薄愈透亮,读后使我得诗以吟“浅到淡时见真色,去尽脂粉只留香”。尤是花心处几层斑驳浮荡的色中色,一如花的重重心事,更增添了赏花的遐想。不因无真形而假,不因无浓色而虚,是他花卉画最易动人之处。
由于对生活性、艺术性、创造性的理解把握和刻意追求,萧朗先生的小写意花鸟画作品在充分显示出画家创作思想的同时,他的绘画个性和风格也日趋鲜明和完整。无论是《白凤》、《观虫》实实虚虚的真情雅趣,《红鲤》、《墨鲤》亦真亦幻的有形无形,还是《一朵倾城醉末苏》、《倩影》妙不可言的水中花色,那一种源于大自然的艺术化了的强烈生活美,与那些以为画的和谐只是对自然和谐程度极浅的模仿者不同的是,他的小写意花鸟画在形似象同以外,具有一种能够与人沟通的感情和感应,使小写意花鸟画因画家自身极强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从长期以来给人的笔墨逸趣印象里挺立而出,石有山色,枝有树貌,一草一叶可见春魂秋魄。小写意,大造化;小景物,大色彩;小生命,大演绎构成了萧朗先生不断发展的艺术特色,也是他对小写意花鸟画的有力推动。
不论画幅有多大,画得是什么,他的画总给人一种作品完成后的完整感。如《梳羽》里,一只大公鸡居中而立,闲中把向来骄傲的头埋进翅中轻啄,只留一点红冠如丹般浮在一座近乎抽象的雄鸡雕塑上,显出极强的整体性,恰到好处地留住了观众的目光,并激发起不绝的想象力。它不像有的花鸟画,虽然色彩也很丰富,形象也很饱满,却让人面对时在想画以外的部分。能把人的注意力和思想通过美的表现力完全吸引到画里来,与之交融,在这一点上,可以说萧朗先生是一个以数十年努力实践与不断探索把中国花鸟画真正弄明白了的人。
他虽专心于小写意花鸟画创作,所画题材却广。在他的作品里,笔触所到之处,只有虚实之分,主次之分,绝不重大轻小,每一个飞禽走兽、花卉草虫,在自己的位置上都是主角,各有各的精彩之处。看他画鹰,可谓中国画的一绝,其鹰多貌合神离,古怪可亲,即使是独立一枝而睥睨天下的《天窥》之鹰,也是变威严为妙像,猛而不恶,给人印象是此鹰非凡鹰。最让人叫绝的当数以奇情造新型的《回眸一笑百媚生》,画中之鹰敛搏击风云之翅,择高枝而立,然在回首人世间的一瞬,不知出于什么心理,竟忘情一笑,就是这强者也有柔情时的一笑,顿令满纸水墨情意绵绵。我曾与萧朗先生在他的“萍香阁”画室有过一回论鹰之言,他笑说他本无鹰之雄心,画鹰只是想证实自己对鹰究竟理解多少。正所谓以不自然之心写自然之形、生命之真,方能给纸以空间,给笔墨以精神,给色彩以感情,给形象以真善美,给艺术以自我。
画集里有两幅在萧朗先生创作题材和作品里均属孤品的妙制:一是略带些许颜色的水墨《阿肥》,此画作于萧朗先生文革中借住过的广西,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时,围观者不断。能把一头普普通通的家畜画得如此憨态如醉,趣味盎然,又好象是刚从泡满青翠山影的浅溪里洗净上岸,抖干净鬃毛上的水珠,轻声哼着,满身清爽地来到你的身前,让你不由得想摸摸它。点墨成画,谈何容易。检点中国画史,惟有八大山人所作的《鱼图》与之妙如异曲同工,看图中之鱼寥寥数笔而神态生动,形象有如画上字“哭之笑之”,无水而畅游江湖。萧朗先生画的猪,则是水墨之下,浑然天成,无喜、无怒、无悲、无怨,一心坦然,任凭世人评说。难怪同道好友王颂余、孙其峰、溥佐、阎丽川先生等人见后,围而争相题之。另一是惟有虎头高悬的彩墨《自勉图》,题曰: “予素不画虎,恐绘不佳而人流俗。今写一虎头,无身无尾以戒行事不可有首而无尾也。”敢于在艺术上正视自己,是萧朗先生艺高、心高、德高的为人立世之风。在名家劣作日益泛滥影响中国画坛的今天,萧朗先生的这一番用心良苦的告诫,对于严肃中国画艺术和发展中国画艺术不无裨益。
论萧朗先生的小写意花鸟画,不可不品味其中的“萍香阁画论”。萧朗先生是一个人品、画品统一的人,“萍香阁画论”即是他以人入画,以画论人的真知灼见。给我印象最深的,乃是他为人为艺所恪守的“择善而从,择义而为”的座右铭,为此,他一生不近营营苟苟之辈,不存营营苟苟之想,于艺所求感受是自己的,情趣是自己的,笔墨也是自己的。花鸟草虫,生于天地,可入自然,可入艺术;入艺术者,形色为下,情义为上,惟有形色情义俱全,方能喻人传世。由此看表现他清白人生本色的《菜根香》,画面上简单得只有一棵百吃不厌的大白菜,几头有滋有味的蒜头,加上一只寻常颜色的纺织娘。一般画家画此种画多注重趣味儿,往往画作小品,而他则以人生的大清大白入画,给人一种艺术滋味长,生活滋味长,人生滋味长的悠长感觉,整幅作品意境其青且白,令人看后颇多感慨。
对于赞誉,萧朗先生看得很轻,对于作品,萧朗先生看得很重: “吾自十余岁学画,至今未辍,近七十年,未敢言成。”从他画面简单到只有一线、一漂、一竿的《乐在斯时》,可一睹他毕生对艺术的专心致志和长久耐心。艺术是一种苦苦磨练、执着探索中的快乐创造,他认为,惟有如此画家才能不断创造出新的美好。为此,他甘愿一生受艺术折磨,为艺术驱使,以艺术为乐!
这就是萧朗,属于时代和历史的萧朗,属于自己的萧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