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平(1960.7—)满族,山西右玉人。擅长油画。1982年毕业于山西大同艺术学校,198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美术系,199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修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北京画院职业画家。山西大同市文化艺术学校副教授。油画《大田园》入选油画风景展,《塬上人家》获第八届中国美展奖,《流云》获首届风景画展三等奖,《绿风》入选首届中国油画展,《一个和煦的早晨》入选中国第三届体育美展。
中文名:白羽平
籍贯:山西右玉
性别:男
国籍:中国
出生年月:1960年7月
职业:画家
毕业院校:中央民族学院
代表作品:《大田园》《绿风》
权威编撰:道子羲之丨全球书画人物志
白羽平 – 个人作品
作品及获奖:
1985年 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鼓励奖 中国北京
1987年 首届中国油画展 中国上海
1994年 第八届中国美术作品展览 中国太原
1995年 中国油画风景展铜奖 中国北京
1997年 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优秀奖 中国北京
1998年 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奖 中国北京
1999年 白羽平油画展 日本东京
1999年 第九届中国美术作品展览 中国上海
2000年 中国二十世纪油画展 中国北京
2001年 赴欧洲考察
2001年 研究与超越中国小幅油画作品大展 中国北京
2001年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油画作品展优秀奖爱 中国北京
2002年 中央美术学院首届油画高级研修班作品联展
2003年 中国第三届油画展 中国北京
2004年 第十届中国美术作品展览 中国广州
2005年 油画《神枪手游击队》参加“永恒的记忆”纪念抗日六十周年美术作品展。(北京画院美术馆)
2007年 油画《白石老人》参加“精神与品格”油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2007年 油画《塞北的雪》参加“融合与创造”油画展。(北京首都博物馆)
2007年 油画《高原系列组画》参加“同修与殊相”第二回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2008年 油画《老城》等参加“书写与表现”九人油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2008年 油画《高原雪》参加第二届当代油画风景展,并任本届展览评委。(北京中国美术馆)
2008年 油画《太行云雾》参加中国现代油画研究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2008年 油画《麻黄粱》参加全国油画写生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2008年 油画《高原二月》参加中韩油画交流展。(韩国美术馆)
2010年 油画《高原积雪》参加中国油画学会小幅油画作品展
2010年 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创作油画《长城》 作品发表在中国油画艺术家画廊美术观察美术中国当代油画家——白羽平等画册。作品为日本、韩国、加拿大及国内外私人收藏。
白羽平 – 个人自述
一个人的艺术就像人的一辈子,由幼稚到成熟。昨天的画今天拿出来再看即觉陈旧,往事不堪回首,甚至怀疑昨天的激动、新鲜感总是短暂的。天天总有新的想法,会有更好的东西出来,所以人们应该不断地发现,从司空见惯中去挖掘感受,激发敏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人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绘画是作者审美的情意隐含在作品之中的交融契合,是发现自己情感的形式。这种情景交融的契合正是艺术家一向执著追求的一种创作胜境。在人们的油画领域中,油画家的思想情感浇注于所表现的客体,通过油画语言这种媒介的艺术处理,使观众不知不觉地投入到作者设定的诗情画意中,这就是表达了意境之作。
“形似”,“神似”都是中国传统绘画里的特殊美学范畴。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也具有普通意义。对于“形”、“神”的认识都在不断地发展,从顾恺之的“以形写神”到徐悲鸿的“惟妙惟肖”都是追求传神写心这一最高境界。可见“形”、“神”是人们绘画中最重要的核心了。
好的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而同时又有形式美。丰富的内涵包含在形式中,所以不具备形式美的作品只是一种概念的图解。任何艺术家都企求在自己的作品中释放自己的感情,而期待能够得到欣赏者充分的共鸣,因此人们在绘画过程中首先以自己的情感为最重要的条件。能不能找到这个内涵的切入点是艺术创作成攻的最起码的事。的确,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是不容易的,有时苦思冥想走遍天涯也未必能找到。当然画面效果能否直接影响欣赏者的心理还需准确把握技术的表现,以表达出作者的内在感触与幻想。
艺术总是通过个别去表现一般,在有限的形象里包容着深广的内容。巴尔扎克说“艺术品就是用是少的面积惊人地集中大量的思想”。人们历来也倡导“言近旨远”“以少胜多”、“象外之旨”、“弦外之音”等等。画画不求大只要精,从大千世界里捕捉最感人的瞬间,苦心经营,定能表现出丰富的感人形象。
抽象的形式虽然在自然中已经存在,但它处于太多的影响干扰中而不易被感受者发现。艺术家需要有善于发现的慧眼,从繁杂的世界里发现和重建,进行提练、组织,去感受隐藏的矛盾与和谐、节奏与韵律、运动与张力等,将这些构成有机的整体,使之具有与生命和情感相联的形式特征,成为作品,而不是玩弄形式、卖弄技巧的表面形式。这样抽象的形式才具有审美的意义。
有人说:艺术家是二传手。不错,艺术家是用艺术的思维和造型手段对大自然进行分割、取舍、提练、概括,并凭借绘画材料将所感悟到的自然展示给人们,使人们通过艺术形式所传达的感情,更清楚地认识艺术之美。因此,作为艺术家,更需要准确把握情感信息,才能做好一个真正的二传手。
白羽平 – 作品评价
简洁单纯
他的画不仅给观者带来画面视觉的赏心悦目,更是将复杂变为单纯与简洁。这单纯与简洁并不意味着枯燥,而是画家将各种物体简化并具体到一些基本的视觉要素,诸如形、色、肌理、刮痕、笔触等最低限度的视觉符号,同时萃取的物象精华又紧紧与观赏者的各式各样的人文背景相关联,进而引起共鸣,在每一次创作中繁简相依,又在每一次反复中达到新的境界。他塑造了一种特别的表达方式,一种对安静和谐的追求。白羽平在对自然生活的感悟中提炼出纯美的色彩,不经意间阐释出与生俱来的自信与潇洒。在他的画面里是一个独立的世界,体现的是诗人梦境般的自由。
真情表露
艺术的大敌莫过于矫揉造作。作为三十年霜晨夜雨中赶路 的行者,在平淡超然中表现出艺术家真诚的内核,于求新求变的“时髦”行列里恪守自身的审美趣味,纳含了他对东方哲学的感悟和人生敏妙的阐释。“在繁花之中如何再生繁花,梦境之上如何再现梦境”,在你的一片心香,一叶愁眉中,让世人看到什么是画美,什么是人美,什么是大美。有的人看去似乎是美的,因为漂亮或是有吸引力,罗密欧说他们的脸上有假面具的影子。也有的人有些美好的东西,但这只是一部分而非整体,所以留有大片空白甚至不协调。而白羽平及他的画作是在美之上的,带有某种纯粹的、不可触摸的、近乎完美的东西,所有这些以“白式”特有的方式统一在一起,成为他的可爱与可贵之处——孩子式的朴素天真,个人化的深沉的内心感受。深谙艺术发展规律的白羽平,始终潜心于绘画本体的自觉,以艺术的方式,观照自然造化,于自然的蒙养中生民性灵.延展其丰厚的学识。
风景传意
风景画作为白羽平营造个人新的现实世界的媒介,通过对一种山高水远,缥缈无着、尘埃不到的“境”的创造,把个体经验禽在时间与空间中,实现其在时间和空间中的驻足与眺望,以月色、雪国、旷塬等的物象.来传达其内心深处的宁静渊澄,这其中包含了对某种逝去的回忆和对物化世界的轻蔑。
在白羽平的早期作品中,倾心自然,淡泊宁静,忘怀万虑的人生体验成为白羽平风景绘画发展的基本母题。阡陌纵横的田地构成.高低错落的山丘高地所散发的祥和、清新的田园情怀,在他的笔下渗透出与这版景致的生存联系和诗意的依恋。于葱茏处透出清瘦,于绚烂处散出荒寒。白羽平绘画所呈现的孤寒意韵,标志着其风景绘画的又一次自我超越。深深的崖谷,黝黑的山林.萧瑟的旷无不传达出中国传统绘画意境中萧疏简淡的空寒特征。
寓情于画
关于内容形式的思辨,白羽平意在内容和形式二元转换的观点。在秉承先贤的同时,又不断地注入其在当下生发的新内涵。稳定庄严的平行线组合,戏剧化的明暗处理,柔润、干涩的节奏跳跃,挥洒自如的手感控制,说明了白羽平在语言层面上找到了与其精神表达相契合的个人语汇.并使精神本身转化为语言的直觉,把风景视觉因素的基本记忆独立提升为实际观看的语言品质。
白羽平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诠释源于一种深沉的文化沉思,立足于当下的艺术创作,却将一个遥远的对象作为自己期望达到的目标。在此刻的皴擦点染中,将心意遥致于莽莽苍古;在静绝尘氛中,时间似乎凝固了,过 去、现 在、未 来被统一在画面的空间里,独特的艺术创造将心灵遁入迷远的寂静之中,这短暂的观照,就是永恒。
“一水带寒月,孤村幕夕烟”.在白羽平的作品中,没有鼓荡和聒噪,也没有激烈的冲突.而是以寒江静横、雪空绵延的画意迹化心中对自然及生命本质的探求和诘问。
优秀作品
他除了反映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的特质,相对于外在物质世界的发展看来,是在视觉经验与生活积淀中重新创造性的塑造。他形式上对现实题材进行了与自身属性相关的探索,他一次又一次获得成功。这一过程,画家的观念与绘画技巧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白羽平的画面空间充实,也很空灵。 夹杂其间的情绪似乎带了些悲剧激情的的调子、广漠、大气而庄穆。他的情思在渲染中升华。他笔下的大地风景已不全是自然的忠实再现,而是着力于“怎样画”,他的绘画似乎是在平静中磨合着很多东西,他有着良好的中国传统的审美品质。
观他风景系列里的笔触以及常用的黄、白、绿为主调的大色块,均是和谐之中透着新趣。所以针对于经营画面的手段来说,有着理想主义的白羽平总是出人意料地制造精彩,这精彩,有时文学语言也无法描绘。
白羽平巧妙引导了优越的感性.就凭实实在在的情感在画布上真诚流露。他当然是“重在表现部中真实”,他终归回到大自然生命的赞美主题上来,他也并不像梵高那样极端热烈地舞动奔放恣肆的线条,而是以一种广博的平稳心态来对待。艺术的至美就在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灵与肉等矛盾双方的和谐与平衡,中国是注重和谐的国度.矛盾双方最终会停留在一种稳定的平衡状态,白羽平的艺术品格在此基础上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他的画画尽管存在着变幻莫测的幻象,抑或遥远神秘的召唤.但都有着沉静、和谐的基调。我想,尤其是一个艺术家,即使思想、观念等全面地进行了洗涤与推新,他始终也不会抛离脚下这片依赖已久的土壤,因为对周身环境的历史记载已化成了抹不去的心灵印痕。所以中国的油画自有我们东方的神韵,中国的油画家自有他们值得尊敬与推崇的一面。不可否认,他们当中也有意志动摇的,虚心接受了西方现代艺术的洗礼,力争在一定的局限内融和并附会出一种“中国特色”。这样的艺术家,他们的内心永远会矛盾与痛苦,因为在中国土壤上产生的艺术脱离不了抒情。
白羽平 – 作品简介
名称:金色的土地
年代:近当代
具体年代:2003年
尺寸:90×90cm
质地:布面油彩
作者:白羽平
详细说明:白羽平(1960——)山西人。198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美术系,199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第九届油画研修班,200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首届油画高级研修班。现为北京画院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学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曾获:前进中的青年美展鼓励奖(1985)、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优秀奖(1997)、中国油画风景展铜奖(1995)。先后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展(1987)、第八届中国美术作品展(1994)、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1998)、第九届中国美展(1999)、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2000)、第三届中国油画展(2003)、第十届中国美展(2004)等展览。出版《中国当代油画家—白羽平》、《中国油画二十家—白羽平》等。
作品声音
画面的真与假很重要。在美术馆看展览经常听到旁人说画得真好,像真的一样。表面的真往往能骗了人的眼睛,情理这“真”才能打动人的内心,所以我常常提醒自己在画面上追求鲜活的可信性。我很少先有一个所谓的草图把一切都设计好,然后按部就班地放大在画布上。这样会失去了绘画过程的体验和通过画面直接表现的情感。艺术不同于科学,艺术家更需要激情的迸发。我常常凝视一座大山时,它会引起我抽象的构成或色块的联想。去掉一些繁缛的具体细节,去捕捉最感人的东西,这样我似乎更主动地获得精神感染去启示我表现这真诚的世界。——白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