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著名画家丁云鹏_DingYunPeng

文章顶部
文章顶部

丁云鹏(1547~1628)明代画家。字南羽,号圣华居士,安徽休宁人,著名画家,他能诗书,擅绘画,白描、人物、山水、花卉、佛像、墨模无不精工。 在丁云鹏一生的绘画作品中,以人物画为多,也最著称。他精研释道人物,得法吴道子;白描师自李龙眠,丝发之间,而眉睫 。卒年不详,天启五年(1625)尚在作《白马驭经图》,瓒子,詹景凤门人。书法学钟、王。画善白描人物、山水、佛像,无不精妙。白描酷似李公麟,丝发之间而眉睫意态毕具,非笔端有神通者不能也。供奉内廷十余年。他与董其昌、詹景凤诸人交游,故流传作品多有董其昌、陈继儒等人的题赞。董其昌赠以印章,曰“毫生馆”。其得意之作,尝一用之。万历八年(1580)作江南春扇,天启元年(1621)作伙溪渔隐图。 中文名:丁云鹏 别名:字南羽,号圣华居士 籍贯:休宁(今安徽休宁) 性别:男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547 逝世日期:不祥 职业:画家 年代:明代 字号:圣华居士 权威编撰:道子羲之丨全球书画名家

明 丁云鹏 《童子拜观音》明 丁云鹏 《童子拜观音》

人物简介

丁云鹏 (1547~1628尚在)明代画家。字南羽,号圣华居士,安徽休宁人。卒年不详,天启五年(1625)尚在作《白马驭经图》,瓒子,詹景凤门人。工书法,学钟繇、王羲之。画善白描人物、山水、佛像,无不精妙。白描酷似李公麟,设色学钱选。丝发之间而眉睫意态毕具,非笔端有神通者不能也。兼工山水、花卉。中年用笔细秀,略近文征明、仇英画法,晚年风格朴厚苍劲,自成一家。供奉内廷十余年。与董其昌、詹景凤诸人交游,故流传作品多有董其昌、陈继儒等人的题赞。董其昌赠以印章,曰毫生馆。其得意之作,尝一用之。万历八年(1580)作江南春扇,天启元年(1621)作伙溪渔隐图。 丁云鹏肖像丁云鹏肖像

艺术成就

其画以人物、佛道最负盛名,论者谓,在明末人物画家中,丁云鹏与陈洪绶、崔子忠成鼎足之势。早年人物画工整秀雅,晚期趋于沉着古朴,前后变化可从存世的《媛挡熊图》及《三教图》(均藏故宫博物院)中窥知一斑。山水画也有一定造诣,在师法宋元基础上,自具风格。早期隽秀,晚期古拙,以平整为法。亦能作兰草,有《楚泽流芳图》(故宫博物院)存世。后世流传他的作品,有不少是伪作。而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钱选《卢同烹茶图》实为丁云鹏手笔。丁云鹏生活于雕板、制墨业发达的徽州,还为书刊画了不少插画,对于新安木刻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丁云鹏是仇英之后最著名的人物画家,他工给的笔法不下仇英,而高古文雅似又过之。他最擅长的是佛教题材,佛祖、菩萨、罗汉在他笔下既栩栩如生,又庄严肃穆。此帧李公麟《维摩演教图》画人物五十三,动物数头,趁具法器、峰峦堂宇、树石祥云,皆精密工给,非费一两月之功不能为此。董其昌与丁云鹏为挚交,曾题丁氏所绘《五像观音图卷》云:“丁南羽写此时,在吾松为顾光禄正心所馆,年三十馀,故极工妙。自后不复能事,多老年漫应。”

丁云鹏 《南海观音》
丁云鹏 《南海观音》
传世作品

传世作品有《待朝图》轴,图录于《中国绘画史图录》下册;《伏虎尊者图》轴,现藏安徽省博物馆;《白马驮经图》轴,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洗象图》轴,藏中国美术馆;罗浮花月图〉轴及《漉酒图》轴,藏上海博物馆;《龙王拜观音图》卷,藏美国纳尔逊美术馆;《溪山烟霭图》卷藏南京博物院;《丛山樵径图》轴,藏天津艺术博物馆;《达摩图》轴,藏沈阳故宫博物院;《煮茶图》轴,藏无锡市博物馆;《六祖像图》轴,藏荣宝斋。 另外,《程氏墨苑》《方氏墨谱》中之图绘大半出其手笔。

丁云鹏 《玉川煮茶图》
丁云鹏 《玉川煮茶图》

推荐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新安画派》

丁云鹏(1547-1628年),字南羽,号圣华居士,徽州休宁西门人。丁瓒子,詹景凤入门弟子。工书法,书学钟繇、王羲之。善白描人物、山水、佛像,无不精妙;白描酷似李公麟,设色学钱选;丝发之间而眉睫意态毕具,非笔端有神通者不能也。兼工山水、花卉。中年用笔细秀,略近文征明、仇英,晚年风格朴厚苍劲,自成一家,供奉明内廷十余年。与董其昌、詹景凤诸人交游,故流传作品多有董其昌、陈继儒等人的题赞。董其昌赠以印章,曰“毫生馆”,其得意之作,尝一用之。传世作品有《待朝图》、《伏虎尊者图》现藏安徽省博物馆,《白马驭经图》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洗象图》藏中国美术馆;《罗浮花月图》《漉酒图》藏上海博物馆;《龙王拜观音图》藏美国纳尔逊美术馆;《溪山烟霭图》卷藏南京博物院;《丛山樵径图》藏天津艺术博物馆;《达摩图》藏沈阳故宫博物院;《煮茶图》藏无锡市博物馆;《六祖像图》藏荣宝斋等等。另《程氏墨苑》、《方氏墨谱》中之图绘,大半出其手笔。

▲《秋林书屋图》1578年 时年32岁

款识:万历戊寅秋日呈星楼先生丁云鹏

钤印:南羽(白)丁云鹏印(白)

备注:现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丁云鹏父丁瓒,字点白、汝器,卒年六十,明嘉靖时进士,终身继承祖业行医。丁瓒父丁绳以行医名嗓江南,至丁瓒医道更以精湛,每每奇中,民间美誉为仙,因号海仙。海仙性好客,亦精书画,并嗜古藏古、精于鉴赏,这种家庭文化的熏陶也直接培育了其子丁云鹏,造就出明代画史上杰出的儒释人物和山水画家。少年时期的丁云鹏随父亲行医,行走于徽州休宁、歙县、黟县等地,免不了接触同样所嗜好书画古玩的收藏家和书画家,自然看到很多历代名家的书画墨迹,并开始研习山水、花鸟、人物等,青年时期就以人物画而享誉乡里,尤其刻画人物肖像而为乡人所赞许。徽州一位盐商慕名欲请丁云鹏画一幅肖像,特地备好酒席上等宽待,宴席上丁云鹏佯装爱搭不搭的那种。数十日后这位商贾再次登门拜访,丁云鹏取出这位商贾的真容画像,惟妙惟肖,令求画者叹服不已。旋即传播徽州,闻名遐迩,润格求画者络绎不绝。

从以上款识里,我们可以看出丁云鹏的书法研学钟繇的小楷,多为《宣誓表》、《贺捷表》、《荐季直表》、《力命表》等,这些真迹早已不存,历代学书者的参考物均为拓片。青年时期丁云鹏的书法,在笔法或结体上,都能看出一种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点画遒劲而略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其实这类小楷,元明清三代书画家的小楷写作非常多,譬如赵孟頫、文徵明、王宠、黄道周等。

已知此件为丁云鹏署明年款的最早作品,且为山水画;同样年仅32岁的丁云鹏,山水画也是非常杰出优秀的。从此作近景的坡石水岸、灵石茅屋、几簇修长的杂树草丛以及两高士对坐茗茶阔论天下;到中景的瓦屋围栏、木质拱桥、数枝修篁嫩竹和罗汉床上的几轴书画;再到远景的一泓飞泉、远山如黛和苍茫天空的疏白,都充分展示出丁云鹏对这种巨嶂山水绘画时的驾驭能力。尤其对杂树和景物的层次穿插和色彩的对应反差以及山势山体的水墨皴擦和点苔处理能力,都是非常娴熟的。说明了在恩师詹景凤的指导下,在山水巨嶂的处理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点从目前已知存世詹景凤的作品中,正是其最缺少的。

▲《观音图》1582年时年36岁

款识:万历壬午春暮善男子 丁云鹏拜写

钤印:南羽(白)蕉露馆(白)

备注:现藏辽宁博物馆

《观音图》为白色素衣观音大士正端坐于褐底青石之上,双目下垂、朱唇轻启,似有俯览世间万物百态之势,身边左手置一净水梅瓶,并插新篁数枝。整幅画面气韵素雅超逸、一片静谧、天机造化、毫无矫揉造作之态。此幅作品证实了丁云鹏在36岁之时,极有高深的文化艺术和美学修养、儒释的虔诚心态、恬淡无欲的心境,以及不断寻求“以心写物”的艺术探索和追求。

从画面的构图看,打破常规绘画的繁复丰富,一改简逸风格。观音大士居画面中部,上下留白天地开阔,形成突出中心思想的画面,显示出观音大士身居瑶池仙境、清修冥思的情境。其次打坐青岩的冷暖色彩相对应、用笔纤细秀润,近于吴门仇英的画法。而面部刻画也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造型舒朗秀润、气宇肃穆庄严、设色淡雅质朴,体现了晚明文人绘画注重表现个性的表现,将深奥的佛学文化浅俗易懂融入了几分世俗的生活气息,虽寥寥数笔,却表现出丁云鹏“以心写物”来描写观音大士的生动形象。清姜绍书《无声诗史》中所言:“丁云鹏画大士罗汉,功力靓深,神采焕发,展对间恍然身入维摩室中,与诸佛对话,眉睫孔皆动”。

▲《桃花源图》1582年时年36岁

款识:壬午春日为纯吾尊叔写云鹏

钤印:南羽(朱)

备注:现藏上海博物院

此作也为36岁所作,丁云鹏一生不变的就是点苔,尤其在细笔处理上。这种散而不乱,乱中有致的中锋点苔,多在勾皴山石的线条边缘重负补笔,晚年后改为中锋略微带椭圆型的点苔。其次还有设色,基本也是一成不变,延续钱选这种淡而不艳,冷暖呼应的秀丽。此作虽为扇面,但绘画表现的空间巨大、河水几经曲折廻绕源远流长,三两人物点缀丰富了画面的神采。在山石和树丛以及景物上安排上,值得后世画家们借鉴学习。

▲《冯媛挡熊图》1583年时年37岁

款识:万历癸未春丁云鹏写

备注: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图庭院为中心视点,以翠竹蕉叶、梧桐椿树、台阶湖石为景物,以及十三个人物穿插,表现了冯媛挡熊的故事场景。《汉书·外戚传下·冯昭仪》记载:汉建昭中,元帝率左右随从,于后宫观斗兽。突然有黑熊跑出圈,攀栏欲上殿,冯婕妤冲上前挡熊而立,保护元帝免遭伤害。后世多以冯媛挡熊的典故,来赞扬女性临危不惧,奋不顾身的精神。

丁云鹏是吴门仇英之后最著名的人物画家,他工笔细腻的笔法不下于仇英,而绘画的高古神韵和雅致却又过之。其最擅长的是佛教题材,佛祖、观音、菩萨、罗汉等在他笔下既栩栩如生,又庄严肃穆。在晚明的人物画家中,丁云鹏与陈洪绶、崔子忠、曾鲸成鼎足之势,相映成趣。早年人物画工整秀雅,晚期趋于沉着古朴,前后变化可从存世的《冯媛挡熊图》、《观音图》、《三教图》、《煮茶图》中可以明显看出这些痕迹。丁云鹏生活在徽州,为徽派的雕板、制墨的书刊画了不少插画,对于新安木刻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所以晚年的丁云鹏的绘画又有着版画浅浮雕的味道,弥足厚朴拙爱!

▲《三教图》约1580~1590年

款识:善男子丁云鹏敬写

题跋:谈空空于释部剖玄玄于道流此如实父传世眉公题(陈继儒题跋)

备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图画为孔子、老子、红衣罗汉端坐于树下,似有共同探究天地玄理之情景。画中三位长着一脸智慧的长者,各个面目肃严威武、神情专注。孔子宽口长袍青衣,束戴高帽,拱手承让之势;儒雅敦厚、循循善诱、正发表言论。老子一身黄衣,蹲坐在蒲团灵石之上,道貌岸然,谨慎而善辩,注视着孔子,似乎准备随时发问之态。唯红衣罗汉地中海的发型不错、双目低垂,将双手藏于袖袍之中,安详平静,从他紧锁的眉头中可以看出他已沉于思索之中。在画法上:运用松李公麟的“高古游丝描”,细劲“笔力伟然”,既有古朴沧桑之感,又具有时代流畅的气息。设色古妍冷隽,尤其人物服饰的赭石红色、石青色与浅赭黄色形成对比呼应,却也沉稳和谐。山石树木的勾勒添色,取法吴门文衡山,小青绿的明艳设色,整体文静典雅的一片祥和之色,营造了那种静谧清淡的情境。

明代中晚期随着儒、道、释三教的融合,宗教题材的绘画也随之走向了世俗化的倾向。丁云鹏此画中的宗教人物孔子、老子和红衣罗汉,脱离了传统思想的程式化绘画,有着独特的鲜明个性和情绪化的色彩,同时也融入了丁云鹏作为一个文人画家的审美情趣。其人物造型古拙厚朴、气质端庄素雅,体现了晚明时期文人画注重表现个性表现的风尚。其实对于书画鉴赏者来说,这就是时代特征;每个时代具有它独特的一面,也有它绘画表现的技法和设色的特点,一眼望去便知该作品的时代之气息,这就是书画鉴赏学中的“望气”。这需要的不是一点点的中国传统书画知识,可以说具体到熟悉每个百年内的画家风格特征和笔性,才有如此“望气”之魄力也。

▲《五相观音》约1580~1590年

款识:丁南羽写此时在吾松为顾光禄正心所馆年三十馀故极工妙自后不复能事多老年漫应如杜陵入蜀以后诗矣其昌(董其昌题跋)

备注:现藏美国纳尔逊艾金斯艺术博物馆

何谓五相?出自《庄严经论》:一怜愍相,谓菩萨以慈悲菩提之心,愍念一切众生,广行方便,饶益摄受。二爱语相,谓菩萨能于一切佛法,巧妙宣说,柔言软语,令诸众生而得正信。三勇健相,谓菩萨为众生故,于诸难行苦行而悉行之,不生退屈。四开手相,开手者,开手以物与人也。谓菩萨悲愿深重,能行布施,济贫拔苦,而以财慧普摄一切。五释义相,谓菩萨为众生故,施无碍,辩解经释义,以最上法而摄受之。此为五相之正解。

丁云鹏画出了观音的五种相貌,但都是束发高髻白衣红带,面相慈善为悲,或坐或立,或手执花篮(内盛鲤鱼),均为为委婉女子形象,但最后释义相,笔下的观音大士则是位苍老严肃、身著白衣的妇人,坐在靠海的山岩中静心修佛,周围或有龙王来祈福、或天王驾临、或童子相拜,鬼怪打闹之场景。

此图中观音大士们衣纹上的处理是非常细腻准确的,线条为中锋圆润迺劲、流畅迅捷,恍若行云流水、波荡飘渺、无往不收。线条的运笔乃迂回荡漾挥散,富有动态之节奏,波曲之态又超越“行云流水描”之程式规范,极具变化之奇妙,实得宋李公麟白描画之精髓;此幅作品亦诠释了丁云鹏在绘画的艺术上创新,并不是他自己主观臆想,而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文化思想和笔法。表明了丁云鹏对于历代绘画的学习,是有很强的个人理解意识和再造融入倾向的,从而达到更深层次人文绘画的体会和表现。

▲《煮茶图》约1580~1590年

款识:煮茶图 丁云鹏

备注:现藏无锡博物院

《煮茶图》描绘了一文人合脚坐于榻上煮茶的场景:在白玉兰树下,旁有一千疮百孔的太湖石,一位裹着襆头、士人打扮的文人正斜倚于紫檀嵌螺钿榻上侯汤,目光专注于面前的竹茶炉。旁边是一位赤脚白发奴仆正端着点心盘,右前方另有一仆头发凌乱,正弯下腰备水。画面中摆着一些烹茶的器具,以及作为装饰的盆景。画面中的文人便是唐代的饮茶名士卢仝。在唐朝诗人韩愈的《寄卢仝》诗中写道:“玉川先生洛城里,破屋数间而已矣。一奴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这与画面中赤脚老妪与没有裹襆头的奴仆的形象相对应。那么,在这幅晚明丁云鹏描绘唐代卢仝的图像里,其中的茶具形制如何呢?画中出现的茶具与陈设主要有:苦竹节(竹茶炉)、水缸、茶叶罐、紫砂茶炉组合、朱漆盏托的白釉茶盏、青铜香炉、螺钿方盒、紫檀嵌螺钿榻、花石茶几、青铜豆形器、双耳玉杯等等。

画面的左下角的花石茶几,摆放其上的茶具有茶叶罐、朱泥茶炉组合、朱漆盏托、白瓷茶盏、双耳玉杯等。尤其图中的朱泥茶炉组合,是典型晚明人的饮茶方式。画面中花石茶几的最前方摆放的是白瓷茶盏与朱漆茶托,白瓷茶为盏侈、圈足,其样式与质感与现存的明代成化官窑白瓷杯非常相似。晚明许次纾在《茶疏》中说:“其在今日,绝白为佳”,晚明文震亨《长物志》中记载,“宣庙有尖足茶盏,料精式雅,质厚难冷,洁白如玉,可试茶色,盏中第一。”从而知道晚明文人因为可以喜观茶汤色,而将简约典雅的白瓷茶盏奉为最佳茶器之一。垫在白瓷茶盏底下的称谓“茶托”或“盏托”,丁云鹏在此绘制的是一件朱漆盏托,但到了明末时期,这种盏托其实已经鲜有人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这幅《煮茶图》还描绘了一件与上述提到的完全不同的杯子,乍看是一件单柄杯,而实际上应该是双柄杯——只是被左边的青铜香炉所遮挡,图中所绘的双柄杯与明代所流行的双耳玉杯在色泽与形制上都非常相符。其实,图中所绘的双耳玉杯样式是从青铜器样式中脱胎而来的。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明人好古,并且在古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趣味的风气。通过上述对画中茶具的逐一分析,大致还原了画中人从备水到品茗所用的所有茶具,通过对器型的观察研究,判定出这些茶具都是典型的明代中后期所流行或崇尚的茶器款式,也是一幅不错明代器物的参考物。

▲《浔阳饯别图》1585年时年39岁

款识:乙酉冬日写于扬子侯成趣园 丁云鹏

备注:现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画幅之上为明万历丙戌(1586)年刘然题写楷书《琵琶行》。此图取唐代白居易《琵琶行》诗意。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意境。此作的设色即为标准的钱选版本,明艳之中有股浅浅的淡雅,冷暖呼应中有股暖流来祥和画面的情趣。

▲《少陵秋兴图》1586年时年40岁

款识:少陵秋兴丙戌九月之吉治下编氓 丁云鹏敬写

备注:匡时2016秋拍2875万

《少陵秋兴图》作于万历十四年(1586),丁云鹏时年四十岁。图中绘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一高士在假山前眺望远方,旁边有一童子正缓缓前行,人物闲雅古淡,詹景凤说丁云鹏人物学钱舜举,应指其用笔具古拙之感,观《少陵秋兴图》证此言不虚。画面的右端耸立着遒劲挺拔的松树,并且撑满画面。以假山为界,左端为巨石垂立,山脚有一小桥蜿蜒于画面之外,池中有几许涟漪,深得秋兴之味。此图为浅绛小山水,深得秋兴之神,可称杜子美千秋知己,一派苍茫萧爽之气,浩浩落落袭人襟袖。引首题写者为何其贤,字少愚,号白岳山人、天都外史,徽州府休宁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知宁远县事,善水利,官至南京江西道监察御史。多次游九疑谒舜陵,明蒋鐄撰《九疑山志》卷八录其《九疑歌》一首。

引首:少陵秋兴。东岩使君公余之暇采芝茹蘜,洒然欲出尘表,人以仙吏称之。独喜少陵秋兴诗,曰执一编啸歌自若,每语人曰借此老八咏消我胸中磈垒,以当三秋乙事耳。南羽丁君为之补图,俾予题识,使君志少陵之志,深得秋兴之味者,是图复得秋兴之神,皆为子美千秋知己。予则坐秋林对秋山,披图起兴,觉一派苍茫萧爽之气。浩浩落落,袭人襟袖,则亦为秋风客而已,呵呵。天都外史何其贤题于一琴堂。

▲《煮茗图》1586年时年41岁

款识:丙戌孟秋为□兄写云鹏

备注:明轩2015秋拍264.5万

詹景凤为徽州新安画派之“开山始祖”,亦为丁云鹏之恩师,两家相差一河之遥,不过3里之地。詹景凤大丁云鹏16岁,曾说过这样说:“丁云鹏幼学山水、人物、花鸟,纤细而杂,不成家。中岁从予游,诗之宗法古人。其道释人物法钱舜举,色花小鸟法黄筌,山水青绿法赵松雪、文征仲,浅绛法王叔明、黄子久、吴仲圭,云山法小米,并已成章,足称能品,无愧匠心”。通过以上几幅山水、人物的画,可以印证:此言事实也。

▲《洗象图》1588年时年43岁

款识:万历戊子春日之吉奉佛弟子丁云鹏敬写

备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通篇画作在窄长竖形的构图中,一河水“S型”曲折在画面,却巧妙地安排了一群僧侣侍从在树下洗象的场景。通过人物动作与神情的精心描绘,以及色彩的冷暖呼应,将洗象及旁观人物沿河两边连缀在一起。人物虽然密集十二人,但各个井然有序,神情专注。画中的山石、树木等配景,浅淡青绿设色远追钱选,勾写运笔的形态取法文征明,造型古拙文雅。整个画面疏朗、明洁,透出高古静穆的气息。

▲《漉酒图》1592年时年47岁

款识:漉酒图丁云鹏

备注:现藏上海博物院

此画描绘的是东晋陶渊明漉酒的生活情景,漉酒即将所酿的新酒用纱布过滤澄清的一道工序。画面中央,陶渊明脱巾散发,籍虎皮而坐,风神潇洒、气度轩昂,两童子相对助其漉酒,稚气可掬。上方有三树高柳,绿茵浓密、树根石隙、菊英缤纷,竞吐芬芳。柳菊相应,点明了夏末秋初酿酒的节候特征,也渲染了陶渊明独特的品格与心胸。本图着意通过人物动态神情的刻划,环境道具的烘托,成功表现出陶渊明超旷虚灵、静穆、澹远的性格。

我们《煮茶图》详细剖解了丁云鹏绘画里的茶具,此幅也是非常具体描绘。在竹叶纹石头的条几上,分别绘画古琴(没带几根弦的)、紫砂提梁壶、宣德香炉、一本手抄本的册页、大果盘内的仙桃等,还有一碟内不知放置的何等大力丸?这石条几下的菊花画得确实不错,设色淡雅。但用今人的眼光来看,菊花的花瓣朝向怎么都是一个方向的,似有向日葵的追阳性?包括三棵树下的菊花也是如此,对于补充树根的苍白和画面审美的疲劳,起到一定相映成趣的效果,但这些均不会改变我们对丁云鹏绘画笔墨里的理解和欣赏。

▲《狮蛮图》1594年时年49岁

款识:甲午冬日丁云鹏写

备注:纽约苏富比2014秋拍19.7万美金

丁云鹏在1594-1596年以后,画风发生一些突然性的变化,行笔开始疏爽、线条简劲、粗笔浓墨、形象夸张、表情怪诞,这种“宁拙勿巧、宁丑勿媚”的变形画风,为晚明衰落的人物、道释画开创新局;其实与他为徽州制墨名家程君房的《程式墨苑》有着重要的关联。《程式墨苑》十二卷,绘图520幅,全部由丁云鹏绘制;徽州歙县虬村黄氏木刻名工黄轔、黄应泰、黄应道镌刻,徽州滋兰堂套色印刷。

▲《绘<程式墨苑>墨稿》

备注:现藏中国徽文化博物馆

《程式墨苑》编于《方氏墨谱》之后,为了造成更大的声势,程君房约请了当时诸多名流作序,除程氏本人写于1594年的自序外,尚有申时行、董其昌、利玛窦等17篇序文。《程氏墨苑》是中国古代艺术水準最高的墨谱图集,是一部杰出的墨法集要和版画珍品,被郑振铎称为版画之国宝。程君房与罗小华(呈坎人)、方于鲁(岩寺人)、邵格之(休宁人)并称为明代制墨四大名家,曾自言:“我墨百年后可化黄金”。董其昌在《程氏墨苑序》中亦言:“百年之后无君房,而有君房之墨;千年之后无君房之墨,而有君房之名”。

▲《应真云汇图》1596年 时年51岁

款识:丙申秋月之吉圣华居士 丁云鹏写

备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幅作品为丁云鹏有纪年的第一幅版画味道的作品,大气磅礴,却又粗中有细,令观者无不震撼!笔墨与前几年却完全不同,粗笔浓墨,用笔粗放,画叶笔法多变,但装饰版画意味更加趋强。画面为危岩峭壁、古木丛林、蕉叶黄菊、诸多罗汉或打坐禅定、或繙经说法,或降龙伏虎,形貌各异,面目多样。卷中诸多尊罗汉的造型以贯休罗汉为原本,胡人面貌梵净僧相,尤其在线条处理上以中锋圆润为主,有股浅浮雕木刻的味道。加绘了各种树木灵石奇花异草等背景,并表现了僧人与自然景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形成晚明文人们喜好的倚石凭树、与山水相融的罗汉画卷。

丁云鹏作为詹景凤的弟子,继承了恩师不少的人脉资源,尤其在徽州籍的政要和徽商群体,都有一定的声誉,自然润格也有不错的收入。但丁云鹏佛缘很深,中年时期即与明代高僧紫柏、憨山等人交往密切。著名《佛祖道影》的画册,即为明代高僧憨山大师请丁云鹏绘制。明代大册藏经《嘉兴藏》中的许多佛画原稿,亦是出于其手。据画史记载,丁云鹏与董其昌也有着深厚的情感,董氏36岁(丁云鹏42岁)时在他老师许国家中见到过丁云鹏的《上林图》,许国有在画上题跋,并挂于厅堂。许国(1527-1596),字维桢,安徽歙县许村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万历十二年以云南“平夷”有功,晋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如今在歙县城内,还存世有许国石坊。

▲《庐山高》1599年时年54岁

备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作构图紧凑密实,以细笔牛毛皴描写山石;有似王蒙的笔法,古朴厚实,浑然天成。在山体架构的布局上,又与沈周《庐山高》有些相似,甚至篆书题写《庐山高》三字的手法也和沈周作品基本雷同。所绘山头的岩石为卷云皴,造就这种看似有动态的效果,此类笔法在丁云鹏的作品中很少见。

▲《秋江论道图》1600年时年55岁

款识:庚子正月上元之吉为君衡先生写丁云鹏

备注:明轩2015秋拍成交价46万

▲《扫象图》1604年时年59岁

款识:甲辰春日佛弟子丁云鹏敬写

备注:香港佳士得2015春拍664万

《扫象图》主题渊源流长,前面也有类似《洗象图》的作品做了阐述,历代画家常有绘画,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梁国张僧繇。根据佛经宣华普,先贤和侍从用扫帚以水拭扫白象,最早所见只有人物,没有背景。在佛教意象,白象连系释迦牟尼的诞生,及菩萨普贤;即此画中身穿白袍手执如意者,就是菩萨普贤。到了晚明,这主题也被理解作扫走虚幻的外表,象即为像的同义。与丁云鹏同时代的画家也有此题材画作,包括吴彬(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藏),陈字(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和崔子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幅绘于1604年,晚期的创作,笔触更简明清晰、人物描绘更具特色。这些转变主要是受日益忧虑社会和政治混乱的心境,因为画家创作木版画及古墨雕刻,也形成了较成熟的风格,这在此幅绘画的人物线条中都有所体现。

▲《洗象图》1604年时年59岁

款识:甲辰春日佛弟子丁云鹏敬写

备注:现藏清华大学美术馆

▲《释迦牟尼像》1604年时年59岁

款识:甲辰春暮佛弟子丁云鹏敬写

备注:现藏天津博物院

此图远景层峦叠嶂,云气蒸腾,近景苍松虬结,释迦牟尼随意坐于蒲团上,大耳垂肩。发髻卷曲,头倚膝盖,似在沉思。人物衣纹线条均匀,勾勒流畅,螺髻的画法与色彩尤为引人注目。以圆润刚劲的线条勾画人物五官,形神兼备,佛祖悲悯苦思的形象跃然纸上。图中松针规整有装饰化特点,山石皴笔较为繁密,用石青、石绿敷染,色彩虽浓重而风格典雅。与一般佛像画相较,此图无论人物形象或画意均有突破,实乃丁云鹏儒释人物画之精品。

我们通过以上二图可以看出丁云鹏的点皴基本没有变化,从早年的中锋直竖圆点到年后中的椭圆点皴,譬如原先的直竖圆点主要用在山石与景物或平地的交界处,例如上图,直至晚年就再也没有改变。此图为1604年59岁所作,为丁云鹏儒释人物绘画之精品,细观绘画用笔的线条之圆润、之劲健,以及工细入微,不得不对古人精湛的画艺表示钦佩!

▲《佛教故事图》1606年时年61岁

款识:丙午夏日佛弟子丁云鹏敬写

备注:保利2012秋拍138万

▲《松泉清音图》1606年时年61岁

款识:丙午秋孟写于石叶山居丁云鹏

备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丁云鹏非常善于巨嶂山水的绘制,这在新安画派的画家中也不多见,且设色淡雅,画面恬静,一片祥和之气。该作远景为巨嶂耸立,云雾曲迴缭绕;中景一泓飞泉,烟云弥漫;近景则溪流潺潺、高松虬曲、文士停琴,对岸深思。本幅人物造型古拙,气质端庄文雅,体现了明后期文人画注重表现个性的风尚。人物衣纹运用“高古游丝描”,细劲而“笔力伟然”,具有古朴之感。山石树木勾勒添色,用笔秀润工谨,设色明净古雅,营造了一种静谧幽远的意境。

▲《桐荫读经图》1607年时年62岁

款识:丁未春五月 佛弟子丁云鹏敬写

备注:大唐拍卖2006年春16.5万

丁云鹏这种树叶的绘画技法从始不曾改变,先取一叶中间为一根线,后左右两边一撇一捺画成树叶状,其实更像古时蚁币,后再扩至五叶,在五叶的基础上扩展,及至数层。这就是佛家“一花开五叶”,出自《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付嘱第十:“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也有后人称“一花开五叶”是指自达摩禅师东渡传道以来历经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惠能六代方使得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第一大宗。晚明吴门时期非常风行,至清乾嘉时期基本杜绝,这也是书画鉴赏判断作品年代的一个参考信息。

▲《洛神图》1609年时年64岁

款识:己酉泊舟枫桥为非菲丽人写云鹏

备注:现藏重庆三峡博物馆

所画不过一人而已,白描洛神凌波冉冉而行,衣裙迎风飘舞,回首含睇之态。因泊舟枫桥,看来苏州又是匆匆之行,来不及为“非菲”丽人留下更多的笔墨。但是后人们想象空间巨大,从前后收藏鉴赏印来看,有高士奇、同乡朱之赤等名家收藏唱咏,题字者共计十九人。文人们附俗风雅,原来就是这样来玩的。

▲《十八罗汉图册》1609年时年64岁疑议

款识:己酉春之吉佛弟子丁云鹏敬写

备注:现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此件书法落款与之前丁云鹏书法的结体具有差异,但人物线条看似也不错,可惜无再高清晰的图片,无法判断1609年前后丁云鹏线条的特点。从目前来看,此图线条与丁云鹏的“高古游丝描”“笔力伟然”“古朴沧桑”,还有一定的距离,期待有缘分或有高清细图再做详解,此处存疑。

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十八罗汉的出现,可能与中国文化中对十八的传统偏好有关。“十八”是一个吉数,中国文化中的许多数量表达都用“十八”,如“十八世”、“十八侯”、“十八般武艺”、“十八学士”等。佛教中也有许多“十八”,如“《十八部论》”、“十八界”、“十八变”、“十八层地狱”等,“十六罗汉”变为“十八罗汉”显然与这种“十八”入乡随俗的中国文化情结有关。

▲《松荫读经图》1609年时年64岁

款识:己酉春日 佛弟子丁云鹏敬写

备注:崇源2009春拍112万

透过以上高僧大德这种高逸阅书的神态与恬静的心态,我们可以明显察觉到如果画家丁云鹏没有高深的文化与儒释素养,无论如何是不可能表现出僧人的肃穆和高雅逸致的。有同时代文云:“代之五台山有仰崖庆公,主寺龙泉,善说法要,……彰山丁生善写佛菩萨象,生气意态,使人瞻之道心开霁,莫知然而稽颡之不暇,岂吴生龙眠其前身也欤?丁生闻予道庆师之高,方将裹粮问法,庆师闻予道丁生之奇,遂不远千里,求丁生写诸祖道影,藏之峨嵋衡岳,意在慈波慧炬,照润千古,殊胜事也”中。从以上文字中可以印证出丁云鹏为画神佛罗汉,访求名僧问法,深研佛学的具体事迹。并且我们也可以感觉到作画家本人亦以虔诚的信念沉浸此中,从而使感情、笔墨技巧化一,达到情境两忘的境界。

▲《玉川煮茶图》1612年时年67岁

款识:玉川煮茶图壬子冬日为逊之先生写于虎丘僧寮

备注: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丁云鹏的艺术年轮在他过了花甲之年后,依旧会恢复他的细笔人物画,如此幅《玉川煮茶图轴》,类似这样的佳作尚有一些,不过,经过一段粗笔人物画的创作经历后,他的细笔已不是当年的游丝飘飘,而显得沉厚凝重得多了。丁云鹏晚年的绘画风格发生了重大变异,在学术界被称为是晚明变形主义的人物画代表人物,这是和晚明社会文人士夫的心态有着密切的联系。晚明发达的城市商业经济促使社会走向奢华,朝政的腐败使文人士夫们对国家和个人的政治前途失去了信心,一时间,变态的心理和变态的生活方式(包括狎妓、使用嬖童等)充斥到文人们的日常生活里。他们以追求变态求异的艺术形象来满足感观上的刺激,他们的需求也正好是当时文人画家的艺术追求,无论是在绘画上还是在书法上,分别出现了以造型变异和结体险怪为审美时尚的艺术趋向,这就是艺术史上所说的“晚明变形主义”的形成原因。

▲《画应真像》1613年时年68岁

备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秋水山景图》1614年时年69岁

款识:更闻枫叶下浙沥度秋声甲寅九月之望写于虎丘僧寮云鹏

备注:现藏温州博物馆

新安画派“开山始祖”詹景凤是丁云鹏的恩师,有《丁南羽画山水歌》七古一首,描述丁云鹏作画的情形,诗云:“丁生傲兀思离奇,登楼十日众不知。科头独坐青松古,坦腹空山白日迟。兴来大嗷忽高居,援笔煽赫生风雨。千里移来屋壁看,江山杳霭知何处”?“人间好手若有此,谁谓顾陆与张吴;卓然一时生便死,眼中之人吾与子?”在詹景凤的眼力,丁云鹏无疑是把绘画的“人间好手”,是唯一能与自己相提并论的画家。

▲《秋山远眺图》1615年时年70岁疑议

款识:秋山远眺乙卯冬日写于榆村絅星堂之左厢 丁云鹏

备注:现藏广东博物馆

此幅作品无论绘画的笔墨特点和书法落款均与丁云鹏同时期的作品有所差异。在结字上字形特点和书写的风格笔性虽也有几分钟繇和二王之特性,但整体书写亦不贯气,东倒西歪之势,有画蛇添足之感。绘画的线条和点苔也不是此时70岁的特点,尤其在浓墨点皴和石青设色,这件期待缘分再定真伪之说啦。丁云鹏存世赝品很多,在他生活的年代既有造伪,也有民国海上制造,至今被很多世界各地博物馆收藏。其中不凡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罗汉图卷》、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十八罗汉图》、美国史密森尼博物馆收藏《十八罗汉图》、美国佛利尔美术馆1613年绘《罗汉图》,均为赝品。拍卖市场出现的赝品也很多,或人物的线条圆润劲健的功夫不够,或水墨山水的笔墨技法不同,总归假的永远真不了。

▲《伏虎尊者图》1616年时年71岁

款识:丙辰夏日佛弟子丁云鹏写

备注:现藏安徽博物院

▲《白马驮经图》1625年时年80岁

款识:乙丑秋日奉 佛弟子丁云鹏拜写

备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白马驮经图》是指汉明帝曾派遣蔡愔前往天竺求取佛经,两年后,天竺僧竺法兰与迦叶摩腾自西域以白马驮经来至中国。此图即绘白马驮经的故事。本幅作于天启乙丑年(1625),是丁云鹏80虚岁之精心杰作。大体而言,丁氏晚年的道释画多以水墨为之,用笔粗放,而此图则用设色细笔作画,又回归至其早年的绘画风格。然细审此作,发现树干平直少弯曲,几层浓淡墨来渲染明暗的质感。画叶写意,仅用淡墨青绿层层点染八字爪型的树叶。人物描写高古脸型瘦削,肢体很是强壮的肌肉男;衣纹的线条遒劲简古,很有装饰的味道。全作一变早期的精工为疏简,极具才气的逸致。

▲《六祖像图》

备注:现藏北京荣宝斋

▲《三教合流图》

备注:嘉德2011秋460万

丁云鹏作徽州休宁城关西门人,离黄山其实不过80里地;在他遍游名山大川之后,对黄山更是情有独钟,曾书此登临,并精心绘制黄山总图,烟云幻化,墨沉淋漓。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为刊本《齐云山志》而绘制《白岳全图》长卷,从岩前登封桥、白岳源起,至僧帽山一带止,沿途一峰一崖,一桥一亭,处处清晰,历历在目。长卷用白描的手艺术地再现白岳胜地,笔性古姿俊秀,山势伟岸跌宕,且有当时文坛名流题咏,可惜不知今存何处?

▲《十六罗汉图》

备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我们现在重新回味一下丁云鹏人物绘画的线条的魅力。从没有署名年款的十六罗汉图,可以看到李公麟“高古游丝”的遗风,第一要保证线条的圆润刚健,其次要求绘画时线条长度的连贯性,其三在运行弧度时,要求曲线圆润过渡,不能有毛刺或缺口。以上的笔法其实就是篆书的下笔写法,所以看丁云鹏很多作品名称喜用篆书,也是锻炼绘画线条的准确和圆润性。该画中的十六尊者形貌有别,姿态各殊,也是个个的表情包;须眉毫发刻画入微,衣纹细劲流畅,恍若行云流水,线条迂回荡漾,富有节奏。这才是丁云鹏1594-1596年之前的笔性特点。

▲《白描观音图册》

备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丁云鹏的白描功力精湛,后人多认为画风酷似李公麟,丝发之间而眉睫意态毕具,非笔端有神通者不能为。其实论线描的风格,两者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李公麟的线描,注重的是儒雅的书卷气,而丁云鹏的线描注重高古肃穆,雅俗共赏的装饰性,有股版画的味道。丁云鹏早期的作品秀润,以古代明时为题材,线条细腻,转折飘逸,根据服饰的不同质感运用不同的线描。如上图中出现折芦描、钉头鼠尾描,虽取法装饰造型,而画法仍带写实的味道。

▲《十八罗汉图册》

备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从以上图册可以明显看出为中晚年时期的作品,中年之后的线条趋向高古质朴,且多以佛像为主题,线描粗重,强调疏密对比,很少再分不同的服饰或衣纹折向,用一根粗重的中锋贯穿到底。尤其在树叶的“五叶”画法,更是不厌其烦叠加累积,显然是受墨模画稿和刻书插图的影响。为传统戏曲、小说画了大量的插图,与歙县虬村黄氏木刻名工刻绘了《养正图解》、《性命双修万神圭旨》、《观音菩萨三十二相大悲心忏》、《泊如斋重修宣和博古图》,《泊如斋重修考古图》、《程氏墨苑》,《方氏墨谱》等。

▲《行草信札》

备注:现藏山东省图书馆

▲《行草信札》

备注:嘉德2015春拍57.5万

丁云鹏生活在晚明时期,超级发达的商业经济促使社会复杂多样化,生活也越来越奢侈低级趣味,国家朝政的腐败和社会求新变异的变态艺术追求,这就是处于中国绘画艺术史的“晚明变形主义”。而这些文人仕子们能守身如玉,从事绘画艺术追求本身就已不易,而今电视剧本《唐伯虎点秋香》并非空穴来潮。所以此时的画家们能坚守节操的,无大碍均为耄耋之年;能折腾杂耍的,不过天命之年。辽宁博物馆藏丁云鹏的《观音图》,1582年作,时年36岁,能画出如此才气十足的雅韵超逸,一片静谧天机造化的祥和观音。就已证实了丁云鹏在恩师詹景凤的带领指导下,亦已具备高深的文化和艺术以及美学修养、儒释虔诚的心态、恬淡无欲的心境,以及不断寻求“以心写物”的艺术探索和追求。唯有这些,才使他后来几十年勤耕苦学,在继承历代画家前贤的基础上,有着很强个人理解创作的意识,融入自己的文化思想和笔墨,从而达到更深层次人文绘画的体会和表现!

▲部分文字引自:

《新安画派》郭因俞宏理胡迟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以便及时更正。《青少年美术家》专栏为版权内容,禁止转发、复制,如需用于商业用途请与本站联系。侵权必究。
文章底部
文章底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