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书画名家_谢稚柳_XieZhiLiu

文章顶部
文章顶部

谢稚柳(1910年 — 1997年),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号壮暮生,斋名鱼饮溪堂、杜斋、烟江楼、苦篁斋。江苏常州人。擅长书法、缓画及古书画鉴定。初与张珩(张葱玉)齐名,世有“北张南谢”之说。历任上海市文物保护委员会编纂、副主任,上海市博物馆顾问,中国美协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国家文物局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组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等。著有《敦煌石室记》、《敦煌艺术叙录》、《水墨画》等,编有《唐五代宋元名迹》等。

中文名:谢稚柳
别名: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号壮暮生,斋名鱼饮溪堂、杜斋、烟江楼、苦篁斋。
籍贯:江苏常州
出生地:江苏常州
性别:男
国籍:中国
出生年月:1910年
去世年月:1997年
职业:书画家、书画鉴定大家
代表作品:著有《敦煌石室记》、《敦煌艺术叙录》、《水墨画》等,编有《唐五代宋元名迹》等。
主要成就:“北张南谢”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国家文物局古代书画鉴定组组长 中国近现代杰出的书画与学术大师
权威编撰:道子羲之丨全球书画人物志

谢稚柳肖像
谢稚柳肖像

谢稚柳 – 人物简介

谢稚柳(1910-1997),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号壮暮生,斋名鱼饮溪堂、杜斋、烟江楼、苦篁斋。江苏常州人。少年时从师学习古诗文辞。擅长书法、缓画及古书画鉴定。 曾任中央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上海市文物保护委员会编纂、副主任,上海市博物馆顾问,中国美协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国家文物局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组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等。著有《敦煌石室记》、《敦煌艺术叙录》、《水墨画》等,编有《唐五代宋元名迹》等。

《粤山清晓》
《粤山清晓》

谢稚柳 – 人物经历

谢稚柳早岁从钱振学画,十九岁时倾心于陈老莲画风,后又直溯宋元,取法李成、范宽、董源、巨然、燕文贵、徐熙、黄筌及元人墨竹,1930年起与张大千相过往,并追摹陈洪绶绘画。 1943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42年与张大千赴敦煌研究石窟艺术,写成《敦煌艺术叙录》、《敦煌石窟集》等书。四十年代曾在成都、重庆、昆明、西安、上海等地举办个人画展。1949年被聘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纂。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委员。后历任上海文联秘书长,上海文管会副主席,上海博物馆顾问,当选中国画研究院院委,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长于中国书画史及书画的鉴别。1962年参加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中国书画鉴定组,赴京、津、沉等地阅书画万馀。1983年任全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组长,次年开始全国性的书画鉴定工作。兼擅花鸟、山水画。《竹篱图》入选第二届全国美展;《莲塘(脊鸟)鹆》、《茶花山鹊》入选第三届全国美展。《草原牧歌》等藏于中国美术馆。1962年于北京举办个展,1981年后多次与陈佩秋联合举办书画展。1997年6月1日,著名书画大师谢稚柳逝世。

《松山烟峦 》
《松山烟峦 》

谢稚柳 – 艺术特色

张大千1964年的题诗评价谢稚柳作品《槲树啼猿》:“别来岁岁滋烟尘,画里啼猿怨未申。天下英雄君与操,三分割据又何人。”张大千吞吐大荒固然堪称一世之雄,可是在他心中,能与自己在画艺上颉颃雁行,并驾齐驱的,恰恰是这位“柳弟”。三分割据又何人?放眼望去,没有了人选。在倾盖相交之中,在生死契约之后,昔年莫高窟前的万里流沙,青城山中的满目青葱,映照着他们敲诗联句、论画谈书的身影。 大千豪迈,稚柳温婉,这样一对异姓兄弟,平分了画坛的天下! 从黑白印刷的图版中只能依稀窥探出元人的遗韵,真迹一旦赫然在目,难免有一种望外的愉悦。画面从左上角纵横伸开两枝树干,几组阔叶掩映其间,设色古雅,一丝不苟的神貌,散发出宋人院体绘画特有的拙朴。一只黑猿舒展双臂攀援树上,是易元吉画中的精灵。深厚繁复的点染,凝练沉稳的勾勒,似乎比张大千的纤巧更贴近古人的灵魂。画中题双款,书法已经逐渐脱开陈老莲的瘦硬古拙,变得丰腴端庄起来。戊子年的题款说的是关先生北游回归之后,特地将此幅赠送的原委,另一种说法是关家弄璋之喜的贺礼。自己得意的力作,随赠朋好,活得如此洒脱,人生还有什么遗憾可言?

从潇洒谨严的宋元规范到老去粗豪的落墨格调,徜徉于烟云懵懂的江南山色,迷恋着雾合烟围的荷塘月影、红叶经霜、芙蓉沐雨、幽兰吐芬、梅竹斗寒,典雅温文的笔调像宋人的小词一样隽永脱俗,看久了,觉得满身的尘嚣都为之涤荡扫除。“君子竹,丈人石,题罢还君意不得。此卷长留天地间,从教举世重颜色。”沈尹默的题诗与他的字一样,时时刻刻不忘晋唐的风规。他真的是画中解人,似乎早就看到了意气风发的小谢,日后叱咤风云的身影。的确,这位江南烟雨孕育的才人,在千载传承的笔墨中,觅得了典雅蕴藉的精魂。淡墨轻烟写远山,苍茫咫尺相与看。他早年的画作,始终散发着一种幽思的情味。对于徐熙落墨法的迷恋,使得他的画风一变再变,最终破茧而出,一飞冲天。老作江南落墨人,步入晚境的谢先生,水墨越发波澜荡漾,色彩越发缤纷浓丽,苦篁斋中清新明媚的小桥流水,变成了壮暮堂里爽迈雄健的大江东去。少耽格律波澜细,老去粗豪是本师。这是老人回顾平生的总结,也是他纵览画史,参悟造化的真知灼见,为后世学人开启了门径。

谢稚柳绘画作品
谢稚柳绘画作品

谢稚柳 – 谢稚柳生平

谢稚柳,名稚,一九一○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生于江苏常州武进一个书香世家,其父谢柳湖,清末秀才,为著名诗人,著有《瓶轩诗钞》和《瓶轩词钞》。谢稚柳的表伯钱振鍠(字名山)是江南著名学者,设讲坛于常州的东郊寄园,学子纵游如云,谢稚柳尝就读于此。
谢稚柳从小酷爱书画,得到钱名山的支持和鼓励,所以谢稚柳一直认钱名山为他的绘画启蒙老师。谢稚柳在寄园生活、学习了六年。也就是在那里,他初次观赏到了陈老莲的一幅《梅花》真迹,令他振奋,并对他的绘画带来很大影响。谢稚柳长兄谢玉岑,自幼体弱多病,兄弟两人感情很好,谢玉岑对其弟亦寄予很大希望。谢玉岑与张大千友善,谢稚柳则由此亦与张大千交往,过从甚密。
十九岁那年,谢稚柳告别寄园,到南京去谋生。开始,在南京政府关务署做书记官。晚上,他就在宿舍里面画画。那时故宫博物院也在南京,因此他得以参观了各种古书画展览,有一次还透过一位好朋友,跑到了博物馆的库房里去欣赏。
南京的生活,不但使谢稚柳观摩了众多的画作,而且结识了一些画家,像于非闇、徐悲鸿等,进行艺术交流。第一次全国书画展后,他们结伴游黄山。第二年,他又和张大千、于非闇、黄君璧、方介堪五人同游雁荡山,并合作了《雁荡山大龙湫》图。抗日战争爆发,关务署机关由南京迁往重庆。谢稚柳亦随同去了重庆。到重庆不久,二十八岁的谢稚柳由关务署调到监察院任秘书,这一职,使他更有时间专心于绘画。在那里,他和沈尹默、潘伯鹰交上了朋友。在重庆期间,他举办了两次个人画展,一次在云南昆明,另一次在陕西西安。在西安,他认识了收藏家张伯驹、潘素夫妇,并看到了张氏的陆士衡的《平复帖》、《展子虔游春图》藏品。
在重庆期间,谢稚柳接到张大千从敦煌来信,建议他亦去敦煌领略一下那个艺术圣地的光辉。他离开中央大学及教授职位,几经颠簸辗转到达敦煌。
在敦煌,张大千从事敦煌壁画的临摹工作,谢稚柳则研究了敦煌绘画艺术的风格流派及演变过程,对洞窟进行了考察,做了大量笔记。他记录的第一百零一窟至第一百五十窟资料,为张大千作《莫高窟记》所需索去。他还为张大千代笔撰《〈莫高窟记〉自序》。后来,他根据在敦煌所作的研究与笔记编著的《敦煌石室记》和《敦煌艺术叙录》两书成了研究敦煌艺术与印度佛教关系方面的权威性著作。
一九九二,他已是八十二岁高龄,仍然去新疆,沿着丝绸之路,考察吐鲁番、库车、拜城等地壁画,并有绝句五首,以志此行。
谢稚柳与张大千的忘年交谊,经历了半个世纪。两人相别三十多年后,于一九七三年才经朋友而重新取得联系,互相以作品、诗词往还相赠。张大千逝世,令谢稚柳格外悲伤。悲痛之余,他对张大千的艺术作了论述和总结,并作了题为”巴山池上雨,相见已无期”的悼念文章。
从敦煌回来后,谢稚柳开始注重古画的鉴别工作,提出鉴别书画的标准是书画本身的不同风格,诸如笔墨、个性、时代性、流派等要素,认为这才是书画鉴别的主要方面。这种科学的书画鉴别方法在他以后近四十年的书画鉴别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九五○年后,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成立,谢稚柳负责文管会的具体工作主要是收购、荟集文物及管理。现在上海博物馆所藏珍品书画,大多经过谢稚柳鉴定收购,如唐·孙位《高逸图》、董源《夏山图》、李迪《枯木寒雀图》、宋人团扇及钱舜举的作品,其它还有如王蒙的《青卞隐居图》、宋徽宗《柳鸦芦荡图》、郭熙《幽谷图》、《古木远山图》等作品。
一九六二年,在周恩来的安排下,他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张珩(葱玉)、刘九庵三人组成了文物鉴定小组。他们从北京出发,跨越四个省,往返半年,看书画万余轴,作有《北行所见书画琐记》。后,十年动乱,工作陷于停顿。
一九八三年六月,文化部文物局成立以谢稚柳为组长的中国书画鉴定小组,在全国范围内,对现存古书画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考查、鉴定,并由此编印了《中国古代书画目录》。此外还出版了附有黑白图版的目录,并计划把其中珍稀作品编印大型彩色图录。经过艰苦工作,此项工作终在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宣告结束。
一九五七年谢稚柳游广东罗浮,一九六二年去了内蒙古草原,一九六三年作粤北丹霞之行,以后他又多次游览粤中山水。一九八二年,他去了陕西西安,参观了秦始皇兵马俑。一九八五年有深圳、烟台之游。这些云游的经历都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找到踪迹。不过,他途中从不作写生,而总把山水默记在心中,很多都是潜藏于心,经过若干年后才发而为图。
谢稚柳还多次出访,寻访流散在外的中国古代书画,并进行文化交流、学习讨论。
一九八一年三月,他应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之邀,赴港讲述古代书画鉴定知识、中国绘画的传统与继承、中国画的笔墨、中国画与中国诗词等专题。
一九七九年,上海和日本大阪举行书法联展,他随之赴日本。次年,他又率中国书法代表团再次赴日访问。这两次的日本之行,使他看到了不少流传在日本的中国古代书画。
一九八五年夏天,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应美国之邀,全组同赴美国,先后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普林斯顿博物馆、纳尔逊博物馆、波士顿博物馆、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地,欣赏了流散在那里的中国古代绘画。离美之后,他又到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博物馆看画。然而他的心情极为复杂,为那么多的文物流落海外深感痛惜。
谢稚柳早年寓居上海虹口,小庭院种竹连续几年都不活,他因之命自己的画室为”苦篁斋”。五十年代,因他得王晋卿《烟江叠嶂图卷》,喜而取题画诗中首两字”江上”为斋名,曰”江上诗堂”。另又以《烟江叠嶂图》之”烟江”命名为”烟江画阁”。”鱼饮溪堂”与”苦篁斋”相替使用。六十五岁后,他的画室号”壮暮堂”,取自曹操诗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后迁居巨鹿路,有”小园蕉竹自生凉”诗句赞之,又名其斋为”巨鹿园”。二十八、九时,他喜用闲章”骨气乃有老松格”;画梅则常用”不觉觅句逋仙”。谢稚柳曾钟情于”江南画派”,对落墨又有特殊偏爱,故有闲章”独赏江南工”。六十五岁之后,有”应无不舞时”,还有”老年花似雾中看”,因随着年岁增长,他眼力感到有所不济。七十四岁时,有闲章”老冉冉兮过四”。从中不难看出,在艺术造诣与人生志趣上,谢稚柳仍有着自己不懈而执著的追求。

谢稚柳绘画作品
谢稚柳绘画作品

谢稚柳 – 艺术成就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谢稚柳孜孜不倦,精耕细研,广泛探求,锲而不舍地攀登艺术巅峰,在诗、书、画、考证、鉴定、研究等领域中成就卓着,鼎足当代他天资聪敏,幼承庭训,受业名师,习经史诗文,醉心丹青,热衷古画观摩,融会古法,自成风貌。绘画方面工花鸟、山水、人物,设色明雅,用笔隽秀,清丽静穆,曲尽其妙。晚岁更创“落墨法”,纵笔放浪,墨彩交融,别具一格。书法方面,清秀飘逸,风姿奇丽,潇洒出尘,气势恢宏。诗词造诣深邃,诗画交融,格调天成,清新可诵。学术研究,治学严谨,范围广泛,涉及古书画鉴别、美术史研究、作品赏析、史料整理编辑等,尤其是在书画鉴定方面,贡献更爲卓着。

《竹石双清》
《竹石双清》

谢稚柳 – 交友

谢稚柳天资聪颖,其师钱名山为当地名流,其兄谢玉岑以诗驰誉江南,并能书善画,谢稚柳自幼受到熏陶。20岁始便经常出入中央博物院看画,并与兄之好友张大千过从甚密,这是他鉴定历程 的一个起点,对他产生了极大影响,并且影响着他一生的创作和鉴定。他所结交的人物都是书画界和鉴定界名流,除张大千外,还有吴湖帆、张伯驹、章士钊、于右任、沈尹默、徐悲鸿、容庚、商承祚、于非暗等,在他的艺术历程中起着无形的作用。36岁时结识张伯驹是他鉴定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张氏收藏颇丰,又精于鉴定。41岁时,上海文管会成立,聘请他为编纂,此终身一大转折,须知中国历来没有鉴定专门学校,像谢稚柳这样半途出家,便是难得的鉴定天才了。他从此便以鉴定知名。53岁时,国家文物局组织书画鉴定小组成员,对全国各地所藏古代书画作全面系统的鉴定,跨越四省,往返半年,所见书画万余轴,在他一生的鉴定生涯中是件大事,就是在历代书画鉴定家中也是罕见的。

《 梅竹双清 》
《 梅竹双清 》

谢稚柳 – 画风

谢稚柳的绘画,没有名师传授,属于自学成才。他初学明代画家陈洪绶,早年书画一副老莲作派,后由此上溯到宋代绘画,画风一变。继而又着力五代的董源、巨然,下行至元明清诸家,与张大千去敦煌考察后画风又一变。晚年研究徐熙落墨法,画风再一变,由工笔细写转向豪放写意,色彩由淡雅转向浓烈。此时对张旭书法产生浓厚兴趣,由学怀素、黄山谷改学张旭,书风也为之大变。他一生举办个人画展近二十次,在书画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的书画作品总是洋溢着才情,才情又支撑了他的自信,但同时隐藏着对传统理解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这种主观性和片面性导致他与徐邦达等鉴定家常有分歧。且不论分歧中谁是谁非,而由于各人知识面的局限和各执一偏,是产生分歧的原因,这一点基本是可以肯定的。

谢稚柳绘画作品
谢稚柳绘画作品

谢稚柳 – 鉴赏

谢稚柳的鉴定艺术确是在创作中一步一步深化的。他的过人之处是着眼直达书画本身,绝对不会敲边鼓。早在1966年,他于香港《大公报》上连载《论书画鉴别》一文,这是一篇有系统的鉴定学论文,从传统的鉴别方法,讲到鉴别方法的论证,讲到辨伪,特别是在讲到对书画本身的认识一章中, 精论迭出,显示出艺术家对鉴定的敏锐观察力。他从笔墨、个性、流派诸方面来认识作品的体貌和风格。笔墨是形成书画的基本条件,也是形成书画风格的重要内容,更是鉴定书画的主要依据。他认为“首先在于笔,特征是笔的性格,笔所形成的形式,形式所产生的风格,三者是分不开的,三者的综合,是个性,也是时代性。”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反过来,从笔墨上也能看出时代风格。如谢稚柳在鉴定《游目帖》时,认为不是王羲之真迹,连唐摹本也不是,而是元人手笔,理由是《游目帖》的笔势与形体已具有赵孟頫的风格。他还能从某一画家的构图定式中点破天机,如对《茂林远岫图》的翻案就是靠此,认为绝非李成之笔,而是出自燕文贵,他举出传世的燕文贵的四幅画,《溪山楼观图轴》、《江山楼观图卷》、《溪风图卷》、《烟岚水殿图卷》,指出它与《茂林远岫图》的一致性。“试从山的形及其皴法,树木的形及其描法,水边的石及其铺陈,流泉的形及其墨的运成以及屋宇及其安排,无一不显示出一手的迹象”。特别是在上列四图中,都毫无例外地在水畔安排着华美的台榭楼阁,而《茂林远岫图》也作了同样的铺陈,这在宋代画派中是独特的表现形式,其实这就是“燕家景”的一大特征。

谢稚柳创造性地提出“性格说”,认为鉴定的标准,是书画本身的各种性格,是它的本质,一个画家可以产生水准高的作品,也会产生低劣的作品,问题不在于标准高低、宽严,而在于书画本身的各种性格的认识,性格自始自终贯穿在优与劣的作品之中,基于此,谢氏对于书画作品出现特例时,即某一画家临时变换习惯性画风,或者是早年所作的不成熟样式等等,皆有可能不被迷惑,从而具有深邃的鉴别力。书画实践和他的望气性格使他的鉴定具有一种神奇性,王蘧常在《谢稚柳系年录》的序言中说:“君之鉴别古迹真赝,往往望气而知神遇于牝牡骊黄之外。鉴既定,如南山之不可移,人或不信,但久而后君言卒验,予曰君古迹之九方皋也。”对他的望气给予极高评价,所以从这点上看,谢稚柳是目鉴的天才。

谢稚柳绘画作品
谢稚柳绘画作品

谢稚柳 – 著述

出版有《谢稚柳画集》数种;编辑有《唐五代宋元名迹》、《燕文贵、范宽合集》、《董源、巨然合集》、《梁楷全集》,著有《敦煌石室记》、《敦煌艺术叙录》、《水墨画》、《鉴馀杂稿》;诗词集有《鱼饮诗稿》、《甲丁诗词》等。

谢稚柳绘画作品
谢稚柳绘画作品

概括

1982年与启功、徐邦达等组成古代书画鉴定小组,对全国馆藏书画做整体鉴定。1983年任全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组长。谢稚柳作为海派艺术市场的一个典型代表,其本身的市场走势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海派艺术精品的整体走势。在对谢稚柳作品市场情况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以前,笔者将自2000年至2010年的国内几家规模较大的艺术品拍卖公司的谢稚柳作品成交记录做出数据统计。从作品内容上分为花鸟、山水、人物三大类,而其中又对精品与非精品做出挑选,其挑选依据主要如下:
作品分类
1 山水画精品:早中年所作学仿宋人笔法的墨笔或青绿山水,品相完整,不限尺幅。或晚年所作“落墨法”山水,尺幅在8平尺以上, 8开以上册页及手卷,非应酬之作。
2 花鸟画精品:早中年师法明代陈洪绶风格的花鸟画,品相完整,不限尺幅。或中年所作荷花及其他仿宋人精笔花鸟。晚年所作“落墨法”花鸟,尺幅在8平尺以上,8开以上册页及手卷,非应酬之作。
3 谢稚柳人物画存世极少,且晚年以后未见人物画作品,故凡谢稚柳人物画皆可视为精品。

作画风格变化原因

由于谢稚柳自1964年全国第一次书画鉴定工作开始以后,便无暇于绘事,而后又在1966年后的文化大革命中作为“反动学术权威”,被关进“牛棚”,隔离审查。1969年,谢稚柳因患目疾,于1970年3月,审查结束,准予回家。谢稚柳的目疾在1970年后经过治疗虽有所好转,但视力已大不如前。后又在对上海博物馆藏徐熙“雪竹图”的研究中,着力于徐熙“落墨法”作画,自此风格一变,这种前后风格的变化也同样反映在艺术品市场的价格中。因此,我们就将其作品以1964年为界,分为早中年和晚年两部分进行价格分析。

谢稚柳的作品介绍

谢稚柳先生的山水画固为一绝,但是纵观谢稚柳先生一生,早年创作以花鸟画为主,先学老莲,后溯及北宋,艺术成就极高。谢稚柳的花鸟画深得宋代中国画清丽、婉约之神韵,这使得藏家容易找到雅玩和升值之间的心理平衡。谢稚柳花鸟画市场价格较为稳定,从2000年的精品均价在13000元/平尺到2010年的14万元/平尺来看,与其山水画相比,升值幅度并不算高,仍具备一定的市场升值潜力。尤其是早年学陈老莲一路的设色花鸟画与中年所作学仿宋人的荷花一直受到市场的热衷,个别精品甚至能达到100万元/平尺的价格。但是,在投资中,我们也发现,谢稚柳花鸟画的赝品较多,涵盖各个时期,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他的市场价格。但是对于来源清楚、开门见山的谢稚柳花鸟画真迹,仍然受到市场肯定。
众所周知,谢稚柳人物画传世极少,1930年他与张大千交往并远赴敦煌,开敦煌学研究风气之先,他的人物画创作也随之进入高峰。谢稚柳的人物画取法唐人,以佛像、高士、仕女居多,造型准确,刻画细致,设色雅致,仪态雍容。

谢稚柳作品藏家

作为海派书画的代表人物,谢稚柳的作品一直备受藏家关注。从藏家层面来看,近几年,谢稚柳收藏主要还是以国内买家为主。各地都有收藏谢稚柳作品的藏家,高、中、低端都有,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群体:
1 上海藏家,其中包括有专业的收藏家或收藏机构,谢稚柳的家人、学生或朋友。
2 台湾、香港藏家,这一路藏家收藏谢稚柳书画比较早,系统性高,是值得重视的收藏群体。
3 常州实力藏家,由于常州是谢稚柳的家乡,常州的藏家或部分企业家也热心于谢稚柳作品的收藏。
2009年,谢稚柳先生百年诞辰的纪念画展在上海博物馆举行,规模宏大的官方画展已经在学术上确立了谢稚柳的艺术地位,这也势必影响其未来的市场表现。结合谢稚柳山水、花鸟、人物三张图表中表现出来的精品与非精品的价格差距与升幅差距,笔者建议读者在收藏艺术品的时候,必须注重艺术品的精品化与稀缺性概念,因为“质取于精”,也更因为“物以稀为贵”。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以便及时更正。《青少年美术家》专栏为版权内容,禁止转发、复制,如需用于商业用途请与本站联系。侵权必究。
文章底部
文章底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