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之一_胡安·米罗_Joan Miró

文章顶部
文章顶部

米罗(Joan Miró,1893年4月20日 — 1983年12月25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版画家,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和毕加索、达利齐名的20世纪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之一。

中文名:胡安·米罗
英文名:Joan Miro
籍贯:西班牙
出生地:巴塞罗那
性别:男
国籍:西班牙
出生年月:1893年4月20日
去世年月:1983年12月25日
职业:美术家
代表作品:《哈里昆的狂欢》、《犬吠月》、《人投鸟一石子》
权威编撰:道子羲之丨全球书画人物志

胡安米罗 肖像
胡安米罗 肖像

米罗[西班牙艺术大师] – 简介

米罗(Joan Miró,1893年4月20日 — 1983年12月25日),西班牙画家,是二十世纪绘画大师,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伟大天才之一。

米罗1893年出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附近的塔拉戈纳的蒙特罗伊格。那里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是产生罗马风格的摇篮,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又是最先接受现代艺术的地方,是诞生毕加索和达利的国家。

米罗艺术的卓越之处,并不在于他的肖像画或绘画结构,而是他的作品有幻想的幽默——这是其中一个要素。另一个卓越之处就是,米罗的空想世界非常生动。他的有机物和野兽,甚至他那无生命的物体,都有一种热情的活力,使我们觉得比我们日常所见更为真实。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米罗就定居在帕尔马·德·马略卡。在与战争隔绝的年月里,他需要沉思和重新评价一切,这促使他阅读了一些神秘文学作品,并且聆听莫扎特和巴赫的音乐。到了1942年,他制作了一些标题为星座的小幅水粉画,这些作品是他的最错综最抒情的构图,又恢复了他1920年代作品的优美和华丽。但是,艺术家这时所涉及的是飞翔和变形的构思,是他所瞑想的鸟儿迁徙、蝴蝶群季节性的更替以及星座和银河的流动等变体画。这些星座画,于1945年在纽约的皮埃·马蒂斯美术馆展出,并促成了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的出现。从1930年开始,米罗已在纽约定期展出作品,除了毕加索和马蒂斯之外,他比当代欧洲的任何大师都更为知名。作为超现实主义的有机抽象这一支派的领导人物,对年轻一辈美国画家,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这些人,当时正在摆脱社会现实主义和地方主义,寻找新的出路。

除绘画外,米罗也涉足其他领域,如蚀刻、平版画、水彩、蜡笔、拼贴画等。他的陶瓷雕刻作品尤其著名,例如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楼的两件巨大的陶瓷壁画,即1957年到1959年间创作的两项陶壁作品——太阳和月亮之壁。
1983年,米罗在12月25日逝世,享年90岁。

《荷兰室内之二》
《荷兰室内之二》

米罗[西班牙艺术大师] – 生平经历

早年生活

1893年4月20日,米罗出生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父亲是一位钟表匠和银匠。体弱多病的小米罗并不喜欢读书,唯独对绘画表现出兴趣。但父亲并不支持米罗年少时的画家梦。
1907年,父亲送他进入巴塞罗那商业学校就读经营与会计。出于对家庭的责任,米罗17岁时当上一名商业职员。职员的职业让他抑郁不乐,加上工作劳累,第二年他患了重病。身体复元后,米罗回到巴塞罗那,他的家人同意他进入一所美术学校学习。同期,米罗又选修桑特·鲁克艺术团体开设的课程。该团体早先成员“新艺术”建筑师安托尼·戈蒂在建筑上的杰出创造性,激发了年轻的学生米罗的热情,给予米罗很深远的影响。在这个艺术团体,米罗结识了两位年轻的艺术家乔恩·布拉兹和约瑟夫·劳伦斯·阿替格斯,他和他们终生保持往来。这个时候,米罗开始了绘画创作。

美术生涯

1919年他终于离开家乡,首次来到世界艺术之都巴黎。这个时期的巴黎艺术家荟萃,美术馆和博物馆珍品如云。但米罗是一个贫穷而并无盛名的青年画家,他的画在异国无法卖出,在巴黎他几乎天天挨饿。但首次的巴黎之行给他的最大收获是认识了许多艺术界朋友,特别是来自他祖国的画家毕加索。毕加索买下了他的一张自画像,这幅自画像一直被珍藏着。经过毕加索的介绍,米罗结识了云集在这里的许多艺术家。
在巴黎,米罗还与以记者身份旅居巴黎的美国作家海明威相处甚欢。他们常去同一个拳击馆练习拳击。生活拮据的海明威,为了帮助困难之中的米罗,凑了5000法郎买下了他的早期重要作品《农场》,这幅油画现藏于美国华盛顿国立美术馆。
1921年米罗举办首次个展,却一幅画也没卖出。但米罗没有气馁,他曾留下这样的感想:“那次个展虽然没有引起太多反响,但那些少数鼓励我的人,却让我怀抱了更大的希望,并且让我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1925年,米罗参加了在皮埃尔美术馆举行的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展览。从这之后,米罗的作品就被人们称为梦幻绘画。
从1930年起,米罗的作品定期在纽约等城市展出,他作为超现实主义领袖人物,在美国有很大影响。在世界画坛上,他的名望仅次子毕加索。米罗的超常感受力使他能用象征手法传达信息,用极自然的艺术语言、超越时空的方式与观众交流。他形象地表达了人类最强烈的感情热爱、仇恨、信任和恐惧。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米罗不能回到他的故土西班牙。他离开巴黎,在挪威附近的瓦兰吉维利一个诗意迷人的地方住了下来。那里的景色和自由飞翔的鸟儿感染了他,画家完成了《星座》组画。

《加泰隆风景》
《加泰隆风景》

作品《加泰隆风景》

《加泰隆风景》中的幻想,虽然神秘但很生动。在画中,黄色和橙黄的两块平面,相交于一条曲线。猎人和猎物都画成几何的线条和形状。一些不可思议的物体散置在大地上,有些可以辨认,有些好象暗示海上的生物或显微镜下的生物。
1941年,纽约近代美术馆举办了盛大的米罗回顾展,终于令他走上成功之路。而他著名的《星座》系列也于几年后在纽约的画廊发表,带给美国前卫艺术界极大冲击。
二战终于结束,米罗结束了与世隔绝的日子,在1947年来到纽约。他在美国共呆了8个月,1948年从美国回到巴黎。回巴黎不久,人们为米罗举办了作品展览会,但他的作品卖出很少。一个画商买了米罗一批作品,其妻却懊悔痛哭,说“谁会来买这玩意,我们要破产了。”她没有想到,几年之后米罗的作品价格扶摇直上,若干倍数地增长。

晚年生活

1956年,63岁的米罗终于有了能够安稳作画的空间。
1958年,米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作了著名的陶壁作品——《太阳和月亮之壁》,这成为他的代表作。
1983年12月25日,米罗因心脏病突发,永远告别了他深爱的妻子比拉和女儿多萝娜,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艺术大师,欧洲文化艺术界把1993年定为“米罗”年,举办了盛况空前的作品展览和艺术活动。

米罗- 家庭婚姻

米罗的父亲是个金首饰艺人,接受祖业,开了一家首饰店。米罗的母亲出身于细木匠家庭。
1929年10月,米罗与比拉·詹科莎结婚。妻子出身于一个古老家族,米罗一生都忠实于她。婚后,他们回到巴黎,住进一个小公寓。当时正值经济萧条,艺术家也都十分拮据,米罗只有在没有画室的情况下作画。两年后,在画家38岁时,女儿多萝娜在巴塞罗那出世,这是他们唯一的孩子。

米罗 – 绘画风格

米罗从小对大自然的风景非常热爱。画画对于安静及敏感的小米罗来说,似乎是一种习以为常的工作。早年接触过许多前卫艺术家,如梵高、马蒂斯、毕加索、卢梭等人的作品,也尝试过野兽派、立体派、达达派的表现手法。逐步形成了完全属于自己的超现实主义艺术风格。当然,这成功还得益于他家乡美丽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受到二维的西班牙加泰罗尼亚民间艺术以及罗马式教堂的壁画的影响。米罗的艺术是自由而抒情的。他的画中往往没有什么明确具体的形,而只有一些线条、一些形的胚胎、一些类似于儿童涂鸦期的偶得形状。颜色非常简单,红、黄、绿、蓝、黑、白,在画面上被平涂成一个个的色块。看起来,这些画自由、轻快、无拘无束。但是,如果你认为它们是漫不经心一蹴而就的,那你就错了。它们其实是艺术家自由幻想和深思熟虑相结合的结果。正如米罗自己所述,“当我画时,画在我的笔下会开始自述,或者暗示自己,在我工作时,形式变成了一个女人或一只鸟儿的符号……第一个阶段是自由的,潜意识的。”但是,“第二阶段则是小心盘算。”因此,尽管米罗的画天真单纯,仿佛出自儿童之手,但它们绝没有儿童画的稚拙感,它们是缜密思考后的流畅活泼。他的艺术代表了超现实主义的另一种风格,其超现实主义作品主题来源于记忆和梦境,即有机的超现实主义。带有怪异和幽默的特征,包括扭曲的形体和古怪的几何结构。他企图要毁灭理性和逻辑的主宰,把无意识和非逻辑心灵的冲力从中解放出来,且探测不可见领域和视觉世界的奥秘。米罗后来把形体和结构抽象为点、线和爆发的色彩。米罗的作品是令人愉快的,其画面洋溢着自由天真的气息,往往人见人爱。
米罗艺术的卓越之处,并不在于他的肖像画或绘画结构,而是他的作品有幻想的幽默——这是其中一个要素。另一个卓越之处就是,米罗的空想世界非常生动。他的有机物和野兽,甚至他那无生命的物体,都有一种热情的活力,使我们觉得比我们日常所见更为真实。
米罗是非常多产的,画风始终如一而又多样变化。以至想要一般性地追述一下都十分困难。早期作品受塞尚、梵高和毕加索及野兽派画家的影响,作品或带有极为精雅的色彩和线条的运动,或具有立体主义的作风。在1920年代中期,他在他的新天地中,探索了非常困难的一些方面,从《哈里昆的狂欢》的复杂性,到《犬吠月》和《人投鸟一石子》这类作品非常有魅力的单纯性。1928年他访问了荷兰,受到荷兰少有的几个大师的影响。他制作了一系列的绘画,题名为荷兰的室内,那是从真实到幻想变形的实例。

《哈里昆的狂欢》
《哈里昆的狂欢》

作品《哈里昆的狂欢》

《哈里昆的狂欢》是第一幅超现实主义的图画:在一个奇特的空间逆转感。室内举行着狂热的集会,只有人类是悲哀的,那人带有颇为风雅的胡子,叼着长杆的烟斗,忧伤地凝视着观者。围绕着他的是各种各样的野兽、小动物、有机物,全都十分快活。没有什么特别的象征意义,画家充分地描绘了一种辉煌的梦幻形象。
米罗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简略的形状、强调笔触的点法、精心安排的背景环境,奇思遐想、幽默趣味和清新的感觉。家乡地方独特的传统文化,米罗一直引以为傲。
1937年米罗画了幅反弗朗哥专政的大壁画《收割者》,在巴黎世界博览会西班牙馆展出,正好与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相呼应。米罗画中的人物就是一位加泰隆尼亚的农夫,强悍有力的线条,表现出整个民族的反叛、痛苦和顽抗不屈的意志。 米罗从加泰隆尼亚地方的色彩,跃进到超现实主义的国际艺术风格,成为国际艺术大师,说明他没有被本土的事物阻碍与限制,反而从本土艺术发展出清新自由。
米罗认为,情欲是最自然、最合乎本性和情理的现象,是生命的原动力。他对女性的魅力十分着迷,可以说他终生探讨最多的也是女性和关于男女性生活。但在生活中,米罗不沾女色,他一生只爱过两个女人:他的妻子和他的女儿。

米罗- 作品赏析

《静物和旧鞋》
《静物和旧鞋》

《静物和旧鞋》

作品《静物和旧鞋》 ,显示了这位非政治的艺术家,为反对西班牙内战的法西斯分子而做出的深切的反应。《静物和旧鞋》的形象是明确的,有旧鞋、酒瓶、插进叉子的苹果,还有一端变成一个头盖骨的一条切开的面包。所有这一切都有安排在一个捉摸不定的空间里,色彩、黑色和凶险的形状令人厌恶。这件作品并不是特别的象征,而是反映了米罗对发生在他所热爱的西班牙事变的痛感和厌恶之情。他是以物体、色彩和形状来声讨腐朽、灾难和死亡的。在这个时期,米罗画了一幅线描自画像。瞪大的眼睛和紧缩的嘴唇,反映了他的恐怖观念。严酷的绘图和催人入眠的正面化形象,标志着他继承了自己的早期风格。

米罗 – 人物评价

米罗是非常多产的,画风始终如一而又多样变化。以至想要一般性地追述一下都十分困难。早期作品受塞尚、梵高和毕加索及野兽派画家的影响,作品或带有极为精雅的色彩和线条的运动,或具有立体主义的作风。在1920年代中期,他在他的新天地中,探索了非常困难的一些方面,从《哈里昆的狂欢》的复杂性,到《犬吠月》和《人投鸟一石子》这类作品非常有魅力的单纯性。1928年他访问了荷兰,受到荷兰少有的几个大师的影响。他制作了一系列的绘画,题名为荷兰的室内,那是从真实到幻想变形的实例。
米罗在一些绘画中一再重复表现他很中意的母题,如有到处可以长耳朵的梯子、眼睛、叼烟斗的人、矢鸟。米罗艺术的卓越之处,并不在于他的肖像画或绘画结构,而是他的作品有幻想的幽默——这是其中一个要素,因此,他和克利、阿普以及稍后的考尔德都是现代的大师。另一个卓越之处就是,米罗的空想世界非常生动。他的有机物和野兽,甚至他那无生命的物体,都有一种热情的活力,使我们觉得比我们日常所见更为真实。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以便及时更正。《青少年美术家》专栏为版权内容,禁止转发、复制,如需用于商业用途请与本站联系。侵权必究。
文章底部
文章底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