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当代新表现主义代表人物之一_安塞姆·基弗_Anselm Kiefer

文章顶部
文章顶部

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1945年生于德国多瑙埃兴根,上世纪80年代“新表现主义”代表画家之一。画家,雕塑家。被公认为德国当代最重要艺术家,他出生于德国战败的那一年,上世纪70年代师从约瑟夫·博伊斯(德国),深受其影响。作品媒介包括稻草,粉煤灰,粘土材料,石头,铅,虫胶以及铅铁等金属元素。他的艺术渗透着对历史及文化的反省与思考。

中文名:安塞姆·基弗
外文名:Anselm Kiefer
籍贯:德国
出生地:德国多瑙埃兴根
性别:男
国籍:德国
出生年月:1945年
职业:画家 雕塑家
毕业院校:杜塞尔多夫国家艺术学院
政党:无
代表作品:《圣像破坏之争》《占领》
主要成就:德国书业和平奖
权威编撰:道子羲之丨全球书画人物志

安塞姆·基弗肖像
安塞姆·基弗肖像

简介

安塞姆·基弗(1945- )出生于德国,1965年进入杜塞尔多夫国家艺术学院学习,师从波依斯,并深受其影响。基弗是20世纪80年代德国“新表现主义”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关注如何将体验历史作为理解历史的先决条件,而不是简单地复兴历史性绘画。基弗尝试以绘画和象征的手法揭示历史进程的纷繁复杂,“以一种非科学的方式接近事件本源”。他以勇敢的态度面对过去,使得其作品总是富含一种充满痛苦与追索意味的历史使命感。

安塞姆·基弗绘画作品
安塞姆·基弗绘画作品

个人经历

安塞尔姆·基弗(Anselm Kiefer)1945年3月8日出生于德国多瑙埃兴根。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人物之一,被公认为德国当代最重要艺术家。70年代安塞尔姆·基弗曾师从德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前卫艺术家约瑟夫·波伊斯(Joseph Beuys)和Peter Dreher。他的作品常以圣经、北欧神话、瓦格纳的音乐和对纳粹的讽刺为主题,并大量使用稻草、灰土、虫胶、石头、模型、照片、版画、沙子以及铅铁等金属元素。著名犹太诗人保罗·策兰的诗歌对安塞尔姆·基弗作品主题的表现影响甚巨,他通常会以策兰的诗歌为作品命名或是作为展览主题。
无论安塞尔姆·基弗的艺术采取何种形式,如绘画、行为、摄影、综合材料、装置还是雕塑,它们都渗透着对历史及文化的反省和思考。他的作品充满张力,震撼人心。充满强烈而忧郁的美感以及深涉德国历史意义却常常被观者误解。要说在当代画家中谁对二十世纪末的世界文化产生了重要意义,而安塞尔姆·基弗就是那个无愧于这个称号的人。

安塞姆·基弗绘画作品
安塞姆·基弗绘画作品

成长环境

安塞姆·基弗和他的同龄人都成长于被分裂的德国,所以他们想做的不是面对过去,而是忘记战争。他1969年至1993年之间的创作主要在思考:为什么德国人会进入战争?他们的民族特性何在?巨大的作品尺寸以及暗色的金属、晦涩的主题,迸发出一股强烈的历史重量感,给人威胁和压迫的感觉。尽管这些作品产生于特殊的年代和地点,但是同样引出了许多普遍存在的问题。它让我们看到许多存在于人类灵魂深处的邪恶:缺少特立独行的人生态度、缺少坚忍不拔的毅力、缺少真诚面对的勇气、缺少矢志不渝的爱……同时引领着我们去思考天堂也许是可以给人们以希望,安抚受伤人们的心灵以及弥补人们内心的缺失的。

一个艺术评论家曾经说道:在这些年中,基弗融化了一个德国文化的冰冻咒语。在《占领》系列作品中,他化身为纳粹式军礼的符号参与到纳粹主义胜利的狂欢中,纳粹军礼这一符号本身就将人类心理中根深蒂固的疯狂属性付诸果断而直接的身体语言,艺术家本身也承接着让自己和民族的灵魂退回到惨痛的历史当中去,直击藏匿于人类心底的畏缩。

安塞姆·基弗绘画作品
安塞姆·基弗绘画作品

作品特点

基弗成长于德国战败的沉重历史背景和阴影之下。作为一位年轻画家,与其他几位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一样,基弗选择了一种彻底、纯粹的本土艺术,以探求德国的历史和文化身份。他的作品总是在向过去、向历史发出追问,并善于提出近代史上带有禁忌性的和有争议的问题。基弗借用象征性的摄影形象,通过透视手法,以及单纯的构图和非同寻常的质感表现,描绘了一系列风景画,就德国历史和文化创作了一系列视觉象征形象。

基弗的作品总是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晦暗和几近压抑、带有破坏性的风格,他充分利用各种材料的形式语言来表现主题,包括使用油彩、泥土、铅、石头、模型、照片、版画、沙子、稻草、虫胶和各种有机材料等。同时,基弗在画面中创造了一种介于绘画和雕塑之间的第三空间,巨大的画面和复杂的肌理,以及丰满的艺术语言,给人以震撼的视觉冲击力,并赋予作品的主题和内容以鲜明的触感。此外,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采用摄影作为依托平面,再加入泥土和其他天然原材料。基弗试图借助这些编码符号来寻求处理过去的方法,这使他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新象征主义”的意味。

基弗的作品强调自发的感情而不是纯粹的形式观念,他拒绝传统绘画的构图和画面标准,采用个性化的表现语言,尺幅巨大,有时还加入拼贴元素。同时,基弗具有独特的思想感情和精神状态,他的作品中流露出对文化、历史、社会的强烈反思和追问。正如著名美术史学家阿森纳所指出的那样:“这位怪僻而孤独的欧洲天才,创造了一个被自知之明和怜悯之心拯救了的世界,令人深刻反思的、最终充满希望的景象。”

安塞姆·基弗绘画作品
安塞姆·基弗绘画作品

艺术特色

晦涩的诗意

安塞姆·基弗的作品大量运用油彩、钢铁、铅、灰烬、感光乳剂、石头、照片、木刻画、稻草、柏油等综合材料来作画。画面的巨大和复杂的肌理使作品充满了力量,给人以震撼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又结合了抽象和具象、幻觉和物质性,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其画无论创作手法还是呈现面貌均极为现代,但往往主题晦涩而富含诗意,富含着一种充满痛苦与追索意味的历史使命感。

“反艺术”

尽管如此,基弗得到了像Simon Schama这样的评论家的认可,被称为“无处理琐事的能力”,是自1953年乔治·布拉克之后第一个作品永久在卢浮宫展示的艺术家,但基弗认为相比较达明·赫斯特那样称自己做的是“反艺术”的艺术家,他自己是地下的。
但是,他又费尽力气解释“反艺术”也是艺术的一种。“艺术本身包含有某种自我毁灭的成分,”基弗说道,“达明·赫斯特是一位伟大的反艺术家,他很率性地走向苏富比,直接卖掉自己的作品,”当然这是赫斯特在2008年干的事儿。基弗接着说道:“他那样是摧毁艺术,但是在做这样一件很夸张的事情时,本身就很艺术。我欣赏这样的行为,而苏富比在那两日里比以往挣得更多了。”

安塞姆·基弗绘画作品
安塞姆·基弗绘画作品

作品评价

巨型油画《圣像破坏之争》系列,也因为这类题材使得他被指控为是新纳粹主义分子。这部作品的题材源自中世纪的宗教运动,在长达百年的反对偶像崇拜的运动中,基督教分裂,犹太人、穆斯林以及大批的东正教徒被杀害,伴随着文化艺术上的一场浩劫,宗教艺术被封杀,这其中也包括大规模的焚烧书籍。偶像本身就是一个集权的体现,偶像的树立和破坏皆是充满浩劫的战争,这一文化上的隐喻为安塞姆·基弗的作品增添了对心理层面上的映射。基弗的作品一再提及纳粹时期,然而,人们无法判断他对纳粹的真实态度。但是,不管他是批评还是同情纳粹,不可否认,他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他的作品证明了这一点。

安塞姆·基弗绘画作品
安塞姆·基弗绘画作品

获得记录

安塞尔姆·基弗是首位获得德国书业和平奖的造型艺术家,该奖项第一次没有颁给从事文字的工作者,却颁发给63岁的安塞姆·基弗,一位画家、实物艺术家,德国艺术界伟大而寡言的特立独行者。他不善言辞,却是一个思考者,一个读者,一个历史,尤其是德国历史的认真勘探者。所以,基金评委会给他的入选理由是,他们要褒奖一位“迫使所在时代面对那令人不安的废墟般的、瞬间即逝的道德信息”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开启一种绘画语言的能力,正是这种语言将观赏者变为读者”。同时美国《时代周刊》也一度欢呼安塞尔姆·基弗是“同一时代大西洋两岸最卓越的艺术家”。

《重云》
《重云》

相关信息

——安塞尔姆·基弗访谈
地点:安塞尔姆·基弗画室
访问:伯纳德·考门特
·是什么吸引你从德国迁入法国生活?
不同的景色,还有不同的语言。事实上我在孩提时代便对法国十分熟悉。我在莱茵河畔长大,法国就在河的那一边。作为一个孩子,我看到河水就像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你休想穿过,这便使我神往。当你来到这屏障跟前,你可向左或向右,但除非在想像中,你绝无法向前。
·为什么水的主题总是频频出现在你的作品中,比如《多瑙河之泉》系列?
泉是一种深邃而神秘的东西,你无法知道水从何而来。我迷恋水的表面,它就像一层仅仅可以被感觉到的膜置于水与空气之间。我还曾将水用于《妇女革命》——一组铅床的装置作品,床中间凹陷的部分有一个水坑,但这是静止的水,它更有一种垂直地进入,而一条河则是水平的,你可以看着它流逝。最后,还有一个电解的用处,以水作为一个材质和观念的向(矢)量,在此有一个离子交换的转化,它完全是一个炼金术式的,对固体物质的分解。比如,在电解作用下,锌在水中被分解,并被置于另一边,这其中便具有水的意念。作为一种能量,可以分解并转化任何东西。
·你是想要说你的作品是要揭示一种质或形态转化的魅力?
它创造出一种境况,在此境况中希望成为可能,倘若这里没有转变,我们对死亡之后便无任何希望可言。心灵上对转变概念的理解可以使死亡变得更为轻松些。这便是我的一些画中的人物形象所思考的,有时你会看到他被苍天包围着,有时是花,比如向日葵生长在他身边,或者,甚至于长在他肚子上。在这土地里具有这个原始意念的化身导入某种转变。另一个方面是腐殖质的转变,一种类似于显花植物的转变,这是一种最为令人喜悦而又伤感的情感,因为此后它们将死去,而花则变成为籽之核。
·艺术是否是一种停滞时间的方式?
绝对的!当我作画时,我是失败的,因为我知道在此同时,生命之河正从我身边流逝。在此时刻,你会有一种强烈的死亡的感觉。希腊人的思想中具有节奏和结构之间的这种对立,节奏视生命之流同空气之流,反之,结构则将这些许持久的状态描述为受阻滞的流所致。海德格尔用Stiften这个词来表述这一状况,即建立,诗曰:“Stift ein werk”——建树一件作品。这意味着去停止某件事(或东西)。海德格尔认为这是一个庄严的时刻。他是对的,但对我,它却又是悲哀的。当生命在我身边继续而同时我在画室里某些有限的事情上工作时,我感觉到有一种冲突。或许,我经常将我的画动来动去,以致离开它们数月、数年之久去让它们自己演化的方式,即是试图对那个失败作出反应,去给予画面一种生命,就像它们能够自己继续发展一样。
·你曾对我说过你的家近乎于自给自足,这其中似乎包含着某种与你作品的关联。
我喜欢看植物,这是一种观察生命的方式。许多年来,我以为只是对自然本身有兴趣,但当我注视它时,我发现最有意思的风景是那种你从中发觉了一点文明而同时又有一些原始的因素。在卡温斯那遥远的洼地里静静地伏卧着一些梯田,它们支离破碎又茂旺丛生,你可在同一时候看到文明与原始的自然。在墨西哥也是同样,那儿,植被已长进了金字塔,你能够辨认出步步台阶,但是它们被蔓草覆盖,我实在很喜欢这样的感觉。
·这个植物生命的念头曾出现在你许多作品之中,比如向日葵系列。
从凡·高开始,向日葵就已成为一个神话般的主题了,但你不能就把它的意义停止在那里。当我看到那成熟的,长满黑籽的葵盘重重地弯向地面的时候,我便看到天宇和星辰,这并没有什么新鲜,罗伯特·弗雷德已经建立了一个植物和星宿之间的精确关系,对他来说,没有一种地上的植物在空中不存在与之相对的一颗星星,植物必然地被天上的星星影响和引导着,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念头,非常的美,所有这一切都环链着,不仅仅在地球上,而且在宇宙中。
·当你说那是非常美的时候,是否因为你相信或因为你认为它是一个十分美妙的虚构?
我们所说的每件事均是虚构。“这是一个好天气”依然是一个虚构。这便是为什么我们必须避免制造语言教条。植物与星星直接关联的念头非常绝妙,它是对我及我的Dasein(存在于此)的诠释,它是一个安慰。我们已经说过,讽刺是必要的,人类语言中有那么一些词汇,它们被用于讽刺因为它们总是不完美,我们所说的东西总是有一点可笑,那些使用语言而无讽刺的人们都是盲信者,不是完善的人。一个人应当随时去笑,因为每件事都是荒廖可笑的。我怀疑信仰以及任何教条,它们除了作为沙文主义汲取能量的方式以外,别的什么也不是。
我发觉最深刻的和这个世界上我最佩服的是丑角,我也尽可能地在我的作品中注入幽默,但有些笑料太落俗套,不宜使用。因为,一个笑料如果是可取的,它必给予一种深邃感。使用幽默者可被置于漩涡的边缘,它使人颤抖,因此,你必须避免witzng, 滥用智慧。比如,当我想知道如果将一个挤奶器放置在《银河》(在德中银河为Milky Way即“奶之路”,故与“挤奶器”有字面上的联系。)这幅画的顶端的主意是否过分的时候,或是否不该去寻找某种可能创造出更强烈的迷惑感的时候,即是这种处境。
·你的许多作品透露着德国历史的集体记忆,表现这种历史情绪是你的需要?
是的,没有人可以生活在真空里,这里存在着一个集体的记忆其远远超过任何个体的。要想真正地了解自己,你必须真正了解你的国家,你的历史。在我开始我的艺术生涯时我应当已经开始了解过去曾发生了些什么。这样做应是完全正常的。然而有些时候,事实却挑畔性地使我感到记忆似乎被阻塞。甚至那些1968年5月的革命者们(1968年发生在德国的学生反战运动参与者们),都不把过去看作重要的挂念,很少有几个德国人真正地研究过去,尤其在媒体中,他们只是从1974年或1975年才开始真正地看历史。此时第一次出现了关于纳粹的文章和节目,而在此前,人们主要忙着建造房子。因此,我觉得需要去唤醒记忆,不是为了改造政治,而是为了改造自己。

安塞姆·基弗绘画作品
安塞姆·基弗绘画作品

历史责任感

安塞尔姆·基弗曾有“成长于第三帝国废墟之中的画界诗人”之称谓,其画无论创作手法还是呈现面貌均极为现代,但往往主题晦涩而富含诗意,隐含一种饱含痛苦与追索意味的历史感。

隐晦的召唤

纳粹主义的失败使得战后的德国更为迫切地需要重树民族的信心和历史的图像,新表现主义画家安塞姆·基弗在他的作品里渗透着对德意志的民族精神和浪漫主义传统的重新挖掘,其中既包含了对于历史的反思,也有对于日尔曼民粹主义式的光荣梦想的隐晦的召唤。安塞姆·基弗的作品经常以圣经、北欧神话、瓦格纳的音乐和对纳粹的讽刺为主题。他努力正视纳粹时期的恐怖及德国的历史、文化和神话,并且希望为德国理想主义疗伤,助其复兴。事实上,安塞尔姆·基弗在绘画上有很大的抱负,他渴望用绘画来重新界定整个德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以这一点与人类其他某种更高尚的才能和天性相结合。这位怪僻而孤独的欧洲天才,创造了一个被自知之明和怜悯之心拯救了的世界之深刻反思的最终充满希望的景象。这一点与被称为“孤独的行者”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胡志颖追寻精神终极的彼岸性的艺术遥相呼应。

心灵的安抚

安塞姆·基弗和他的同龄人都成长于被分裂的德国,所以他们想做的不是面对过去,而是忘记战争。他1969年至1993年之间的创作主要在思考:为什么德国人会进入战争?他们的民族特性何在?巨大的作品尺寸以及暗色的金属、晦涩的主题,迸发出一股强烈的历史重量感,给人威胁和压迫的感觉。尽管这些作品产生于特殊的年代和地点,但是同样引出了许多普遍存在的问题。它让我们看到许多存在于人类灵魂深处的邪恶:缺少特立独行的人生态度、缺少坚忍不拔的毅力、缺少真诚面对的勇气、缺少矢志不渝的爱……同时引领着我们去思考天堂也许是可以给人们以希望,安抚受伤人们的心灵以及弥补人们内心的缺失的。
一个艺术评论家曾经说道:在这些年中,基弗融化了一个德国文化的冰冻咒语。在《占领》系列作品中,他化身为纳粹式军礼的符号参与到纳粹主义胜利的狂欢中,纳粹军礼这一符号本身就将人类心理中根深蒂固的疯狂属性付诸果断而直接的身体语言,艺术家本身也承接着让自己和民族的灵魂退回到惨痛的历史当中去,直击藏匿于人类心底的畏缩。

安塞姆·基弗绘画作品
安塞姆·基弗绘画作品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以便及时更正。《青少年美术家》专栏为版权内容,禁止转发、复制,如需用于商业用途请与本站联系。侵权必究。
文章底部
文章底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