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表现主义画派代表人物_弗朗兹·马克_Franz Marc

文章顶部
文章顶部

弗朗兹·马克(1880–1916)是德国画家,生于里特(巴维埃尔),死于凡尔登战役。他是位慕尼黑画家的儿子,1900年,他投身绘画。德国表现主义画派代表人物,主张以艺术取代传统宗教和哲学的地位,对动物怀有强烈的爱心。他借助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形式,更富有诗意地把动物完美地体现为宇宙和自然节奏。他的作品中的动物,总是具有一种与外界环境和自然物的和谐结构。例如他最著名的代表作《蓝马》(1911),就是以夸张的色彩表现出动物和背景合为一体的和谐节奏。德洛奈的奥斐斯主义和未来派的绘画技巧,是马克油画技巧的主要来源。这在他1912年所作的《雨中》和1913年所作的《动物的命运》中表现得比较典型。

中文名:弗朗兹·马克
英文名:FranzMarc
出生地:里特(巴维埃尔)
性别:男
国籍:德国
出生年月:1880年
去世年月:1916年3月4日
职业:画家
代表作品:《雨中》、《动物的命运》
权威编撰:道子羲之丨全球书画人物志

弗朗兹·马克肖像
弗朗兹·马克肖像

简介

弗兰茨·马尔克(Franz Marc)是画家威廉·马尔克和苏菲(生于Maurice)的儿子。他在慕尼黑美术学院度过短暂的大学时期之后(1900年到1903年),于1904年在慕尼黑Kaulbach大街开设了他的第一个画室。
弗兰茨·马尔克于1910年举办了他的第一次个人画展。作为”慕尼黑新艺术家同盟”的成员,他结识了瓦西里·康定斯基,雅夫伦斯基,奥古斯特·马克和加布里勒·曼特。在第三次”新艺术家联盟”的展览中评委否定了康定斯基的几乎完全抽象的《构图,5号》,他,康定斯基和曼特因此退出了艺术家联盟,并于1911年12月18日在慕尼黑Thannhauser美术馆举办了新成立的艺术家团体“蓝骑士”的首次画展。同样是在1911年他在伦敦和画家玛丽亚·弗朗克结婚。1912年马尔克和康定斯基一起发行了《蓝骑士年鉴》。同年”蓝骑士”在柏林《暴风雨》杂志社画廊举行画展庆祝其巨大成功。这个艺术团体的理念是,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内在的和一个外在的现实经历,应当通过艺术来巩固它。这个团体从1911到1914年的作品是整个20世纪的现代艺术的探索者。
1914年他在湖滨考哈尔购买了一栋房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候,马尔克起初对战争充满热情,作为后备军人上了前线。被晋升为中尉的弗兰茨·马尔克于1916年3月4日在一次榴弹炮轰击中在凡尔登捐躯。直到1917年他的遗体才被运回湖滨考哈尔并在那里被安葬。
马尔克认为艺术不应该停留在对事物外貌的摹写上,而应该深入内部,努力揭示隐藏在纷繁复杂的世界内部的客观精神实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即艺术应当表现“人们眼睛所见到的背后的东西,是抽象的精神。”马尔克引人注目的重要作品是以动物为题材的。他认为:“那属于动物生命的纯洁的感觉激起了存在于我的那些善良的东西。”马、鹿、虎、狍子……这些动物代表了大自然的生命和活力,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它们的存在可以使得世界更为平和融洽。1911年,马尔克的重要作品《蓝马》问世。在这件作品中,他以鲜艳明确的色彩和起伏有致的曲线营造出一个宁静感人的动物世界。我们看到,以大片蓝色构成的三匹马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分空间,它们低着头,闭着眼,从温暖绚丽的背景中突起,安详而温和地吸引着观众的视线。马的轮廊线是曲折委婉的,它们与弧形的山丘、飘移的云彩及植物的枝枝叶叶融为一体,创造出某种引人入胜的形体节奏。画面的色彩明丽灿烂,大面积的蓝色在红、黄、绿的簇拥下显得高贵沉静而又生气勃勃。在这里,“形”固然还客观存在着,但又在大胆恣意的颜色和平面性的涂绘中被弱化了,熟悉的形象悄悄隐去身形,湮没在色彩组构的无拘无束的空间里。马尔克的色彩具有特别的象征意义,他认为蓝色传达了男性的气概,坚强而充满活力;黄色意味着女性的气质,宁静温和性感;绿色表示这二者间的协调一致;而红色则是沉重和暴力的象征。这四种颜色在《蓝马》中有机地分布着,折射出他对世界精神实质的某种感悟和理解。
曾有人这样说,马尔克“带着牛羊和几本好书生活在高山牧场上。”他籍各种动物,尤其是马和鹿创造出许多生动明快、不受约束的动人画面。在《蓝马》中,动物被自然同化,与自然相融,成为相依相伴的整体。而《马厩》(1913—14)中,动物则被肢解成五光十色的块面,发射出眩目的灿烂光辉。这种半透明的结晶体显示出马尔克对抽象的探索。他的晚期作品,如《战争的形式》(1914),则完全展示了形与形、色与色之间的相互抗衡,及由这种抗衡而产生的异乎寻常的张力。这时他几乎已走向了完全的抽象表现主义。马尔克的艺术观,一如他在青骑士年鉴第二版前言中所宣称的:“我们深切爱好这样的艺术表现:这样的艺术表现自生自长,不依赖于习俗的扶持。当我们在因袭的表壳之中看到一条裂缝,我们就予以注意,因为我们希望底下的一股力量,有一天会显露出来。

《背羊男孩》
《背羊男孩》

弗朗兹·马克 – 艺术生涯

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弗朗兹·马克(FranzMare,1880—1916)是青骑士社的创始人之一。他是墨尼黑的画家之子,1900年进入墨尼黑美术学院求学,开始了其艺术生涯。和许多表现主义艺术家一样,其艺术受到印象派和凡高的影响,不过更重要的影响来自麦克、康定斯基和德劳内。1909年,马克与麦克相识并结为好友,麦克画面上生动绚丽的色彩使马克深受启发。

1910—1911年,马克与康定斯基共同编辑《青骑士年鉴》,筹划并参加青骑士艺术展,成为青骑士社的重要人物之一,其画风逐渐由早期的落寂忧郁而变得生气勃勃、富有表现力。象康定斯基那样,他努力寻求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和谐,并借动物这一题材表达他对事物精神实质的理解。此后,在德劳内奥费主义及意大利未来主义的影响下,其艺术的抽象倾向日益明显起来,色彩斑斓的形状和色块在画面上相互挤压碰撞,传达出某种原始和神秘的意味。遗憾的是,他对抽象表现主义的探索尚未充分展开,便于1916年3月4日在凡尔登战役中阵亡。
马克认为艺术不应该停留在对事物外貌的摹写上,而应该深入内部,努力揭示隐藏在纷繁复杂的世界内部的客观精神实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即艺术应当表现“人们眼睛所见到的背后的东西,是抽象的精神。”马克引人注目的重要作品是以动物为题材的。他认为:“那属于动物生命的纯洁的感觉激起了存在于我的那些善良的东西。”马、鹿、虎、狍子……这些动物代表了大自然的生命和活力,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它们的存在可以使得世界更为平和融洽。
1911年,马克的重要作品《蓝马》问世。在这件作品中,他以鲜艳明确的色彩和起伏有致的曲线营造出一个宁静感人的动物世界。我们看到,以大片蓝色构成的三匹马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分空间,它们低着头,闭着眼,从温暖绚丽的背景中突起,安祥而温和地吸引着观众的视线。马的轮廊线是曲折委婉的,它们与弧形的山丘、飘移的云彩及植物的枝枝叶叶融为一体,创造出某种引人人胜的形体节奏。画面的色彩明丽灿烂,大面积的蓝色在红、黄、绿的簇拥下显得高贵沉静而又生气勃勃。在这里,“形”固然还客观存在着,但又在大胆恣意的颜色和平面性的涂绘中被弱化了,熟悉的形象悄悄隐去身形,湮没在色彩组构的无拘无束的空间里。马克的色彩具有特别的象征意义,他认为蓝色传达了男性的气概,坚强而充满活力;黄色意味着女性的气质,宁静温和性感;绿色表示这二者间的协调一致;而红色则是沉重和暴力的象征。这四种颜色在《蓝马》中有机地分布着,折射出他对世界精神实质的某种感悟和理解。

曾有人这样说,马克“带着牛羊和几本好书生活在高山牧场上。”他籍各种动物,尤其是马和鹿创造出许多生动明快、不受约束的动人画面。在《蓝马》中,动物被自然同化,与自然相融,成为相依相伴的整体。而《马厩》(1913—14)中,动物则被肢解成五光十色的块面,发射出眩目的灿烂光辉。这种半透明的结晶体显示出马克对抽象的探索。他的晚期作品,如《战争的形式》(1914),则完全展示了形与形、色与色之间的相互抗衡,及由这种抗衡而产生的异乎寻常的张力。这时他几乎已走向了完全的抽象表现主义。马克的艺术观,一如他在青骑士年鉴第二版前言中所宣称的:“我们深切爱好这样的艺术表现:这样的艺术表现自生自长,不依赖于习俗的扶持。当我们在因袭的表壳之中看到一条裂缝,我们就予以注意,因为我们希望底下的一股力量,有一天会显露出来。”

《蓝马》
《蓝马》

弗朗兹·马克 – 作品简介

弗朗兹·马克FranzMarc(1880-1916)的《背羊男孩》创作于1911年,这一年正是他形成关于色彩的象征主义表现力的思想的成熟时期。马克自1904年至1907年犯过几次严重的抑郁症后,再次访问巴黎。这一次,巴黎给这位来自德国慕尼黑的青年画家的印象除了香水、葡萄酒外,还有浪漫的情怀和高更、凡高、马蒂斯的崭新的画风。读着这些画风迥异的画,马克的抑郁症慢慢消失了。在基督教教义里,牧羊人护羊是古老不过的题材。这不是一般的神话,而是耶稣赎罪力量的象征。弗朗兹·马克以一位全裸的男孩,扛着一只绵羊,涉过深蓝或深绿的小溪,绵羊沉沉地压着男孩,溪水泛起奇妙的浪花。扛羊男孩的躯体由红色或橙色组成,他的脸部没有表情,是麻木?还是虔诚?浅绿色的羊,压弯男孩的腰,男孩扛着羊也扛着疲惫,是罚罪?还是赎罪?马克通过《背羊男孩》对基督教教义的诠释,已经远远超越教义本身,已经更加远古,更加永恒。弗朗兹·马克认为:“一旦绿色被引入画面,你就再也不能将永恒的材料,即蛮横的红色完全保留。”马克用他心中的刀,在《背羊男孩》的画面上,任性地切割本来就很郁闷的颜色。河的彼岸是令人窒息的玫瑰红岩石。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弗朗兹·马克应征入伍。不久,他的挚友麦克阵亡,抑郁症重袭马克。1916年3月4日,马克逝世于凡尔登。也就是这一年,凡尔登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绞肉机”之称。

弗朗兹·马克作品
弗朗兹·马克作品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以便及时更正。《青少年美术家》专栏为版权内容,禁止转发、复制,如需用于商业用途请与本站联系。侵权必究。
文章底部
文章底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