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美术教学何去何从

文章顶部
文章顶部

随着教育经费的投入,隶属于教育部门的教育机构早晚会取消收费,以满足孩子们的兴趣,丰富孩子们的课外活动,其优势不必多说。其劣势呢?教师的积极性一定会打折扣,因为很多单位的绩效考核基本就是计量。

毕竟,学校教育的任务就是普及。而校外则不然,教师面对的是“选择”(过去是教师选学生,现在是反选)后的这部分学生。这些学生和家长所期待的是提高,此时如果照搬学校的“绩效”,肯定造成教师付出和学生需求的巨大矛盾。这样的矛盾恰恰给了民办教育发展的机会。只要您能做强,有需求的家长是不会吝啬性价比合适的收费的。问题是,您够强吗?

如果您的目的是为了赚钱,可以就此打住不必再看。如果您并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并不仅仅是做一个营生,您希望做美术教育、成就艺术事业,则请您接着往下看我的几点教学建议。

教师可以按照儿童一般发展规律制定十年的发展目标,分3—6岁、6—9岁、9—12岁三个阶段。如果您还有应试学员,可以视情增加12—15岁和15—18岁阶段。下文主要探讨12岁之前的教学。

校外美术教学何去何从

第一,3—6岁阶段主要设计引发孩子浓厚兴趣的课程或活动,让他可以感受美术的方方面面。这个阶段最主要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孩子敢想、敢干的能力,这是未来“会做”和“做好”的基础。但是,不要抱着一定教孩子什么技能技巧的想法,这样只会让孩子不喜欢。孩子不喜欢的结果就是家长要慎重考虑是否继续学习的问题。当然,大多数家长都会“急功近利”,您应该多与家长沟通相关的美术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道理。同时,可以让家长适度参与孩子们的创作,让家长体会到孩子的努力和能力。水溶性画笔、水墨和拼贴、黏土是这个阶段最佳工具。

第二,6—9岁阶段是巩固兴趣的阶段。要巩固,仍然得坚持趣味性。和前一阶段不同之处在于此阶段要“教”了!教什么呢?简言之就是培养孩子胆大心细地看、想、记和表达的能力。在这个阶段,敢表达、敢与众不同是第一位的,表达的能力高低是第二位的。在保持浓厚兴趣基础上,不断提高观察和表现能力,是本阶段成功的标志。而以签字笔为主要工具进行线描,以及以水溶性画笔为主要工具的色彩运用,辅之以水粉、水墨,是这个阶段的最佳表现工具。

第三,9—12岁阶段要有趣,这个“有趣”要从前两个阶段的表象往内在转化。表面可以“严肃”,但是让孩子们发自内心觉得有趣。如何发自内心?就是允许孩子在创作时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所见、所记、所思、所想。这个阶段的孩子一切都要与成人看齐,要能像与成人打交道一样和他们交流。只要把握好“发自内心”,这个阶段绝对是美术表现基本技能技巧学习的黄金时期,色彩调和、空间表现都能初见成效。铅笔、水粉、黏土是这个阶段最好的表现工具。

第四,有了明确的阶段,要达到总目标还需要相应的实施手段。我认为,校外美术教学最好的实施手段是“大纲”+“学材”,而非一般意义上的“教材”。科学严谨的大纲可以带来好的管理,不管是从教务层面还是教学层面。而只有“纲”没有“本”,可以让有自己想法的教师从容发挥,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效果。学材的运用既方便了家长,方便了教师,又提升了机构的整体形象。

除了上述几方面,还建议您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人文化——独特的人文内涵比技能技巧更重,且能帮助教师打造出品牌,地域特色、历史积淀、教学风格都是构成人文的元素。

社会化——一方面是时时刻刻让孩子感受、认识、融入社会,形成社会责任感,从大千世界获得创作灵感,另一方面是运用可能的一切手段获得社会的关注、理解、认可。

科学化——一定要按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艺术学和大文化的科学内涵办学。宁愿短期停滞不前或遭受挫折,也要坚持,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国际化——要努力培养教职员工和学生、家长的国际视野。艺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在信息社会里都呈现出以“渔”为目的,以“鱼”为手段的发展趋势。如果还停留在满足知识获得和知识积累,被淘汰只是时间问题。

人性化——教学和管理努力做到以人为本。对员工,在尽可能充分满足“小康”水平经济分配的基础上,不以物质奖励为手段,而以帮助提升员工素质为手段。对学员,以依靠自己的学习和创作成绩获得更好学习条件为本,以经济付出获得更好条件为辅。

兴趣化——当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孩子、每一名家长都能高兴、主动地参与教与学,总是说“我要做”“我要学”的时候,您如果不成功,找我算账。

更多:著名画家 书画拍卖 书画名家 书画展览 名画图库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以便及时更正。《青少年美术家》专栏为版权内容,禁止转发、复制,如需用于商业用途请与本站联系。侵权必究。
文章底部
文章底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