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趣横生_佳士得香港林风眠_吴冠中书画精选辑

文章顶部
文章顶部

林风眠与吴冠中是二十世纪中国两位艺术巨匠,师生二人的作品以形式主义的面貌展现出现代主义精神,通过融合欧洲现代艺术风格与中国绘画传统笔墨元素,发展出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的个人风格,在中国艺术史上皆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辑精选数幅精彩拍品与读者共赏。

林风眠 (1900-1991)

1951年夏,林风眠由杭州迁回上海,虽然妻子带着女儿在1956年离开中国,林风眠从此独居,但寂寞对他而言从来不是最大的问题,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他依然可以潜心于艺术,他依然有友人的相伴。直至1960年代中期文革开始,这近15年时间,是林风眠一生不多的一段平静岁月,也是他艺术研究与创作的顶峰时期。

逸趣横生_佳士得香港林风眠_吴冠中书画精选辑

林风眠《戏曲人物》

设色纸本 镜框

70.8 x 66.8 cm.

估价:港元 2,000,000 – 3,000,000

来源:香港太古佳士得,中国十九二十世纪绘画,1993年3月22日,编号315

出版:《林风眠画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图版22;

《现代美术家画论·作品·生平:林风眠》,学林出版社,上海,1988年3月,图版101

逸趣横生_佳士得香港林风眠_吴冠中书画精选辑

1979年《林风眠画集》书影

林风眠赞叹京剧所传达的形式美:“难为他们这千百年中历练出来的精彩……如战舞的姿态、几何式的步法、涂绘的颜色。” 这与他所崇尚的现代主义艺术精神不谋而合,遂逐渐成为画家钟意的画题。

本幅《宝莲灯》前景两仕女姿态相对,色彩青褐呼应,唯仕女持剑,使得人物动势偏向右侧。画面左侧绘持莲灯仕女半倾,平衡了动势,使得画面平衡而避免单调,形成戏剧性的协调感。

林风眠住在上海时,画室只有一盏黄灯,艺术家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作画,他习惯将白纸包在灯泡外减弱光线,在幽暗的灯光下创作与描绘景物,而造成作品中特有的逆光现象。《戏曲人物》的光源来自于主角后方,隐隐闪烁的橘黄色如同火光一般映衬出三仕女,在突显主题的同时增加了画面的空间深度。在人物形体的塑造上,他在宣纸上大量应用水粉,生宣纸的渗透性使墨色与不透明的水粉产生不同的层次感,表现出光色的丰富与变幻,产生了如同立体主义油画一般的厚重感与块面感。

逸趣横生_佳士得香港林风眠_吴冠中书画精选辑

林风眠《仕女》

66 x 66 cm.

估价:港元 2,500,000 – 3,500,000

来源:原藏家于1950年代于上海直接得自艺术家本人;

巴黎苏富比,亚洲艺术,2019年12月10日,编号76

对于西方艺术语言的借鉴,是林风眠从留学法国便已开始的课题,到1950年代,他试图探索更多,平涂勾线的画法可以获得强烈直接的视觉效果,可如何进一步在其中找到画面更丰富而微妙的变化?林风眠开始探索毕加索立体派的叠加,也开始思考从像敦煌壁画等中国传统艺术学习画面中间层次的表现。

《仕女》一作,林风眠着意在黑色与墨绿色的玩味,黑用中国墨色画出,轻易地以浓淡分出层次,而绿色则用调蓝、或调黄的方式极力寻找变化的乐趣,令整幅作品笼罩在黑、绿二色营造的静谧氛围之中,而丰富的中间色度则令观者感到作品的变化与灵动,相较于他色彩斑斓的其余画作,更有一番别样意境。

1950年代,林风眠主要依靠售画为生,因为夫人是法国人原因,他的作品多由当时居住在上海的外籍人士购藏。此幅《仕女》正是1950年代在上海工作的法籍人士得于画家本人。

逸趣横生_佳士得香港林风眠_吴冠中书画精选辑

林风眠《红花绿芒》

68 x 67.5 cm.

估价:港元 2,800,000 – 4,000,000

来源:冯叶女士旧藏;

香港苏富比,中国书画拍卖,2006年4月7日,编号218

展览:台北,国父纪念馆,《林风眠百岁诞辰纪念-林风眠的世界》,2000年7月至9月

出版:《林风眠的世界》,民生报,台北,2000年7月,第42页;

《林风眠全集》叁,中国青年出版社,北京,2014年12月,第108页

林风眠曾说过,自己要 “追回因文化大革命而流失的时光和亲自摧毁的千余幅心血结晶”,所以他香港时期的作品多延续之前上海时期、甚至更早期的题材与面貌,而笔触苍老、色彩亮丽斑斓,与之前相比,其实又是另一番景象。

鸡冠花是林风眠钟意的花卉题材,他最早的鸡冠花作品可以追溯至1936年。《红花绿芒》与上海美术家协会所藏1963年作品《鸡冠花》构图相类,惟鸡冠花与水果左右置换,卷状花瓣改作羽毛状。画面几作平面处理,深色台面与一半背景将火红的花、碧绿的果完全衬托,另一半背景则是纱帘后透出黑色窗棂与窗外的嫩黄浅绿,一片春光。颜色较早期作品更是鲜明响亮,却不是用纯色突兀写出,无论花冠、花叶、水果,还是窗纱,林风眠快速地在调色盘上调出不同的颜色,一笔衔接一笔,一层覆盖一层;即使是深色的背景,也不是纯黑色平涂,其中掺入了花的颜色、果的颜色,令画面在斑斓绚烂中又不失和谐统一,可久久对视而不腻。

逸趣横生_佳士得香港林风眠_吴冠中书画精选辑

上海美术家协会所藏1963年作品《鸡冠花》

《红花绿芒》出于冯叶女士旧藏,作于1988年,此时的林风眠已在太古城购置物业,安心定居在香港。冯叶是林风眠义女,林风眠在港岁月多赖她的照料。2000年,台北国父纪念馆主办 “林风眠的世界——林风眠百岁纪念画展”,冯叶提供多幅先生精品参展,本幅即其中之一。

逸趣横生_佳士得香港林风眠_吴冠中书画精选辑

林风眠《秋叶小鸟》

68 x 68 cm.

估价:港币 2,500,000 – 3,500,000

来源:香港佳士得,中国近现代画,2011年5月31日,编号2692

展览:上海,世博园中国馆,“海上绘画”,2011年11月25至27日

出版:《海上绘画》,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2011年11月,页143;

《中国书画作品集(三)》,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3月,页232

郎绍君先生指出:“群栖于枝的小鸟,是林风眠花鸟画的又一创格”。1930年代,林风眠已有单只小鸟栖枝作品;1946年,他画赠吴冠中结婚礼物便是紫藤环绕,两雀依偎,似是此类题材发轫之始,至1950年代则完全成熟,画得游刃自如,如《樱花小鸟》、《春》、《红叶小鸟》等经典作品。林风眠变换着小雀们的背景,春天的樱花、夜景的梨花、秋日的红叶,大部份是轻快愉快;也有萧瑟的冬枝、残阳似血般的暮景,传达寄托不一样的心境。

本幅《红叶小鸟》应是林风眠定居香港后所作,与1960年代同题材作品相比,亮丽斑斓,增色不少,小雀们的动姿神态变化也格外丰富:16只归巢小雀,似已聊天结束,各自安静下来,蹲伏枝头,羽毛蓬松,尤显自在。有的已闭眼而眠,有的半睁半闭,似在观察,尚有一只还在埋首理羽,静谧中不乏变化,和谐中又有细节可堪玩味,在同题材作品中甚为少见,堪称佳作!这类创体最特别之处是鸟群枝头后的几近留白,恰似光线从画的背后向外投射,令小雀们有了剪影般的装饰效果,令枝干花叶的色彩更沉艳,也令整幅画面顿添空间感,观者可以想象后面无限的世界。

逸趣横生_佳士得香港林风眠_吴冠中书画精选辑

林风眠《秋》

34 x 34 cm.

估价:港元 300,000 – 600,000

出版:《改革中国画的先驱者—林风眠》,席德进,雄狮图书公司,台北,1979年,第62页;,1979年第2期,中国学出版社,1979年,彩图版

逸趣横生_佳士得香港林风眠_吴冠中书画精选辑

1979年作品出版书影

本幅上款吕蒙(1915—1996), 1979年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在任期间,对林风眠出国、以及在法国办展等事提供甚多支持。1979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林风眠画集》以吕氏长文 <抒情的诗篇> 为序;为推广林风眠该年在法国个人展览,吕蒙撰文 <林风眠及其绘画艺术>,分别出版于当年英、法文版《中国文学》。

林风眠1977年离开上海之前,以小画赠好友,表达惜别之情。栖枝小鸟是他画了多次的题材,除本幅外,画赠当时上海另一位对其帮助甚多的领导沈柔坚、诗人艾青的,都是这一题材。而林风眠送给吕蒙的,除了画之外,还有他在上海心爱的龟背竹,吕蒙后来回忆:“直到他走的前一天,还托人把那盆最心爱的龟背竹送给我们,它后来成为我家最珍贵的竹子。年复一年,它们已经长得很大很大,并且分了许多盆了。”

逸趣横生_佳士得香港林风眠_吴冠中书画精选辑

林风眠《读书》

33.5 x 34 cm.

估价:港元 200,000 – 300,000

来源:香港佳士得,近现代中国书画,2005年11月27日,编号589

逸趣横生_佳士得香港林风眠_吴冠中书画精选辑

林风眠《翩翩羽翼》

48.5 x 68 cm.

1977年作

估价:港元 500,000 – 700,000

来源:香港苏富比,中国书画拍卖,2003年4月29日,编号507

吴冠中 (1919-2010)

逸趣横生_佳士得香港林风眠_吴冠中书画精选辑

唐纳德斯通教授珍藏

吴冠中《无锡梅园》

66.8 x 70.5 cm.

1979年作

估价:港元 1,200,000 – 1,800,000

来源:据藏家记录,本作乃1982年期间购自北京荣宝斋

展览:香港集古斋,九龙博雅艺术公司,新加坡中华画廊,“中国名家书画展览”,1982年

出版:《中国名家书画展览特辑》,香港集古斋、九龙博雅艺术公司,1982年2月,图版25

逸趣横生_佳士得香港林风眠_吴冠中书画精选辑

1982年《中国名家书画展览特辑》书影

吴冠中爱梅, “梅花之美主要缘于体态多姿。干枝穿插间的粗、瘦对比,故老梅更独具这般风采。梅花盛开或初吐露花蕾时,尚无绿叶衬托,只由花朵与枝干构成点与线的二重唱。” 而从文化的意义上,“梅花开于寒冷的季节,那时别的花都不敢吐露,故而引起诗人们的赞美——梅花香自苦寒来”,成为吴冠中笔下具有精神品格的画题。

本幅作品不写一枝一簇,而是直接将满园梅花纳入纸面,为了写尽全局,画家采用高空鸟瞰的角度取景,可谓创新大胆。画题取自无锡梅园,是他成长的地方,他回忆:“因当年梅园被许多居民的白墙衬托,被明如镜的太湖衬托,因而梅之身段和花之色彩分外醒目。中国传统绘画不涂背景, 被绘在白底子上的梅花便尽现体态之美。” 类似的构图可见早于1976年创作的小幅作品,相比之下,本幅在色彩使用、细节刻画上更为细心,如画家特意于梅丛中置一白墙民居,更显色彩对比,这在七六年作品中未见。由此可知本幅乃是经过多次探索后达成的理想之作。

逸趣横生_佳士得香港林风眠_吴冠中书画精选辑

吴冠中1976年创作之《梅园》

逸趣横生_佳士得香港林风眠_吴冠中书画精选辑

唐纳德斯通教授于北京大学

唐纳德斯通教授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82年,受邀到北京讲学,从此与中国结缘,对中国文学艺术有深入研究。2006年,他受聘为北京大学英语系客座教授,每年秋季在中国授课一学期。除文学研究之外,斯通教授的讲课内容涵盖艺术史、古典音乐、歌剧等,使更多中国学子扩展国际视野。此件吴冠中《无锡梅园》,属斯通教授1980年代始入藏的中国艺术作品之一,其他作品将于 “丹青荟萃─中国书画网上拍卖” 中呈献。

逸趣横生_佳士得香港林风眠_吴冠中书画精选辑

吴冠中《水乡》

67 x 77 cm.

估价:港元 2,600,000 – 3,200,000

来源:香港佳士得,近现代中国书画,2002年10月27日,编号308

出版:《吴冠中国画选·第三辑》,四川美术出版社,1985年,第12页;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吴冠中》,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1996年6月,第31页’

《吴冠中/伴侣》,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香港,1997年,第9页;

《生命的风景- 吴冠中艺术专集II》三联书店出版社,北京, 2003年,第175页;

《吴冠中全集V》,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8月,第239页;

《吴冠中画集·上卷》,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3月,第23页

江南水乡永远是画家吴冠中笔下最沉郁的故乡情思。本幅虽取名《水乡》,但在其众多出版物中,亦见《绍兴居》或《鲁迅乡土》等画题,可知应是描绘鲁迅故乡绍兴。

逸趣横生_佳士得香港林风眠_吴冠中书画精选辑

《鲁迅故乡(一)》,木板油画,1977年作

此幅《水乡》以鸟瞰角度尽收绍兴风光于眼底,以墨块表现江南特色民居,堆栈于画面中,凸显水乡房屋的密集,不同色彩的墨块和线条以表现树木和街上人物。本幅在背景中描绘河道纵横的水田,使得构图更为立体化。吴冠中对这一景象印象深刻,他于初次取景时的感受完美阐释了本幅作品的内涵:

“我爬上绍兴几个小小的山头,视野扩大了,气势开阔了,但鸟瞰又何尝是构图的依赖!平面分割中的平均状态必然使画面松散,故须选人家密集的大块造型作为画面的构成主体,然后,绿水人家绕,河网穿其间,绕其周,于是有了块面,有了脉络,似乎略具结构雏形了。从山头俯视绍兴城,黑、白、灰色块,构成动人的斑驳绘画感。”

逸趣横生_佳士得香港林风眠_吴冠中书画精选辑

新加坡私人珍藏

吴冠中《龙潭湖之春》

68 x 64 cm.

1991年作

估价:港币 2,000,000 – 3,000,000

出版:《吴冠中/寻故人》,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香港,1995年,第52-53页;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吴冠中》,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1996年6月,第88页;

《吴冠中全集VII》,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8月,第47页;

《吴冠中画集·上卷》,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3月,第131页

龙潭湖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外城东南隅,吴冠中1990年代初搬到北京方庄,与龙潭湖相隔很近,他认为该公园 “设计颇有水平,显、隐、曲、折,比北海公园更多变化,引人入胜,其间假山石的构架尤其煞费推敲”,于是频频写生,龙潭湖景色逐渐跃上纸面。

此幅《龙潭湖之春》作于1991年,1990年已有同题材写生稿。本幅写春日园景,简笔勾勒树干树枝自然交织,肆意舒展而不失协调。点缀淡墨及色点,一片万紫千红。小溪潺潺,花树齐放,天空中燕子掠过,尽显春日融融,实为惬意轻松的1990年代佳作。

逸趣横生_佳士得香港林风眠_吴冠中书画精选辑

吴冠中1990年《龙潭湖》写生稿

逸趣横生_佳士得香港林风眠_吴冠中书画精选辑

吴冠中《山麓人家》

67.5 x 49.5 cm.

1990年作

估价:港元 1,200,000 – 1,800,000

来源:香港太古佳士得,中国十九二十世纪绘画,1993年3月22日,编号273

逸趣横生_佳士得香港林风眠_吴冠中书画精选辑

吴冠中《江南水乡》

43 x 47 cm.

1987年作

估价:港元 600,000 – 1,000,000

吴冠中(1919-2010)

佳士得,赞93

吴冠中的创作在1970年代初出现重大转向和变化,从1973年开始,他重拾水墨创作,同时也重启停滞许久的旅行写生。1977年,吴冠中赴广西桂林、南宁等地写生。在广西龙胜县,他为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尤其是北方难得一见的梯田,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情所感染,创作出一批作品,他日后亦写道:“我的许多油画和水墨梯田,大都作于龙胜和四川万县一带。”

逸趣横生_佳士得香港林风眠_吴冠中书画精选辑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拍品编号1168

吴冠中

《广西壮家村寨》

设色纸本 镜框

90 x 96 cm.

估价:港元 13,000,000 – 18,000,000

展览:

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情感、创新—吴冠中水墨里程”,2004年6月;

北京,中国美术馆,“情感、创新—吴冠中水墨里程”,2004年7月

出版:

《情感‧创新─吴冠中水墨里程》,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5月,第22-23页;

《彩面朝天─吴冠中的世界》,上海画报出版社,2005年8月,第184页;

《吴冠中全集5》,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8月,第74页

逸趣横生_佳士得香港林风眠_吴冠中书画精选辑

吴冠中,《广西梯田》,1977年作

本幅作品并无纪年与画题,据《吴冠中全集》,订为1977年作品,取名《广西壮家村寨》。查有同年创作之《广西梯田》素描作品,可知本幅或是该年于广西写生返京不久后创作的大幅墨彩作品。

本幅以村寨民居为主体,右上角勾勒出梯田大意。作品尺幅宏大,而透视深远,颇有写生意趣。近景的芭蕉树道出写生的视点,独特的庄家村寨民居沿山溪和梯田绵延而上,直至云间。一片墨彩翠绿之间,最引人瞩目的却是以厚重而鲜亮的油彩点缀而成的人头攒动及晾晒衣衫,反应出吴冠中油画水墨转型期的鲜明特点。作品的构图充满了巧思,日后亦少见此类构图及题材,可谓吴冠中水墨生涯中重要且罕见的作品。

逸趣横生_佳士得香港林风眠_吴冠中书画精选辑

英国欧威廉爵士收藏

拍品编号1056

吴冠中

《山城》

设色纸本镜框

估价:港元 6,000,000 – 8,000,000

展览:

深圳展览馆,“北京荣宝斋木板水印、书画展览”,1977年

《山城》乃市场罕见的1970年代墨彩作品。全画取四尺整幅,点线面交相辉映,几乎未见空白处,显示了吴冠中1970年代末油画向水墨转型期的饱满热情。据出版物,画作定名《山城》,或是描写川渝一带写生所见。

作品构图不同于传统山水的散点透视,从山脚开始,山体随着修长树木扶摇直上。山体虽密,但有半山人家的生活色彩所点缀,不至密而不透;山势虽陡峭,但有一条台阶小路直通云霄,弯曲之中饶有变化滋味。山顶处即“山城”,现代建筑堆栈排列,成为画面的焦点之一。作品创作于1970年代末,正是十年动荡结束,艺术界迎来自由气息的时刻。画家借作品扫荡多年积郁,于挥洒淋漓间一抒胸意。

逸趣横生_佳士得香港林风眠_吴冠中书画精选辑

左图:《山城》悬挂于欧威廉爵士家中;

右图:欧威廉爵士

《山城》为英国退休外交官、前驻华大使欧威廉爵士珍藏逾40载。藏家夫妇回忆,最早曾在1977年底至1978年初中国美术馆画展中见过此幅作品,乃当时第一批未表现“工农兵”形象之美术作品。《山城》创作后,即参加1977年于深圳展览馆举办之“北京荣宝斋木板水印、书画展览”,展览受到HK书画爱好者追捧,数月间有万余人前往欣赏,并被拍摄彩色照片,发表于1977年10月号《明报月刊》,此为吴冠中的名字和作品首次出现在HK的刊物上。

逸趣横生_佳士得香港林风眠_吴冠中书画精选辑

出版书影

1978年,欧爵士夫人同当时英国驻华大使尤德爵士(后出任第26任港督)夫人一同参观荣宝斋,看到此幅作品即欣赏非常,于是夫妇二人购入此作,此后派驻各地,最终返回英国,此作一直陪伴左右,珍藏至今。《山城》的创作、公开展出及HK杂志的介绍,乃至最终被英籍藏家欣赏入藏,不仅预示着中国社会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始,亦是画家创作生涯中的重大转折点,标志着吴冠中正式踏上国际舞台,可谓意义非凡。

逸趣横生_佳士得香港林风眠_吴冠中书画精选辑

拍品编号1169

吴冠中

《玉龙山下丽江城》

设色纸本 镜框

1978年作

估价:港元 1,500,000 – 2,000,000

展览:

新加坡,美丽殿大酒店,“荣宝斋名家原作展”,中国北京荣宝斋、新华美术中心及南洋/星洲联合报联合主办,1985年11月8-11日

出版:

《新加坡秋斋藏画卷六之〈洋为中用〉》,新加坡新华美术中心,2012年10月,第 15-18页

逸趣横生_佳士得香港林风眠_吴冠中书画精选辑

HK私人收藏(拍品编号1057-1058)

拍品编号1057

吴冠中

《高岭天低》

设色纸本 镜框

67 x 67 cm.

1989年作

估价:港元 4,000,000 – 6,000,000

展览:

北京,保利博物馆,“缅怀吴冠中先生经典作品收藏大展”,2010年8月30日至9月6日

出版:

《吴冠中自选画集》,东方出版社及建筑与城市出版社有限公司,1992年,图版2-20;

《吴冠中─一个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大英博物馆,伦敦,1992年3月,参考图片图版22;

《缅怀吴冠中先生经典作品收藏大展─来自全球华人珍藏》展览目录,保利博物馆,北京,2010年10月,第132-133页

逸趣横生_佳士得香港林风眠_吴冠中书画精选辑

北美重要私人收藏

拍品编号1054

吴冠中

《江南人家》

设色纸本 镜框

56 x 47 cm.

估价:港元 1,200,000 – 1,800,000

出版:

《吴冠中─万紫千红》,万玉堂,1989年5月,第29页,图版14

林风眠(1900-1991)

逸趣横生_佳士得香港林风眠_吴冠中书画精选辑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拍品编号1167

林风眠

《执扇仕女》

设色纸本 镜框

68.5 x 68.5 cm.

估价:港元 3,200,000 – 4,200,000

展览:

台北,大未来耿画廊,“延‧革 R/evolution”,2009年10月30日至11月27日;

台北,大未来耿画廊,“风华绝代─杭州艺专展”,2010年3月6日至28日

出版:

《中国油画百年史:二十世纪最悲壮的艺术史诗》,艺术家出版社,台北,2002年8月,第538页

逸趣横生_佳士得香港林风眠_吴冠中书画精选辑

英国私人珍藏

拍品编号1061

林风眠

《松涛幽居》

设色纸本 立轴

109.5 x 34 cm.

1946年作

估价:港元 1,500,000 – 2,000,000

来源:

1960年代得自中国,并由家族继承

逸趣横生_佳士得香港林风眠_吴冠中书画精选辑

英国私人珍藏

拍品编号1060

林风眠

《紫桐双鸟》

设色纸本 立轴

75.5 x 40.9 cm.

估价:港元 1,000,000 – 1,500,000

来源:

1960年代得自中国,并由家族继承

逸趣横生_佳士得香港林风眠_吴冠中书画精选辑

拍品编号1170

林风眠

《秋林尽染》

设色纸本 镜框

66 x 66.8 cm.

估价:港元 800,000 – 1,200,000

来源:

丹麦私人旧藏;

HK佳士得中国近现代画,2015年6月2日,编号1553

逸趣横生_佳士得香港林风眠_吴冠中书画精选辑

HK私人收藏

拍品编号1058

林风眠

《大理花》

设色纸本 镜框

68 x 68 cm.

估价:港元 2,400,000 – 3,200,000

注:

作品于2000年拍卖时,据图录介绍,本作为原藏家直接得自画家本人。

“一九七七年十月下旬,林风眠先生移居HK。在堂弟林汝祥照顾下,暂居于九龙弥敦道中侨国货公司顶楼,很快即在中侨国货公司举行了作品展。本幅藏者甚好林风眠先生的艺术,透过介绍,亲访其寓所求画,在他多帧近作中挑得本幅及一幅风景作品,时维七八至七九年间。”

逸趣横生_佳士得香港林风眠_吴冠中书画精选辑

英国私人收藏

拍品编号1173

林风眠

《倩影》

设色纸本 镜框

65.5 x 64 cm.

估价:港元 1,200,000 – 2,000,000

注:

据现藏家忆述,此作品为友人于1960年代在上海直接购藏自画家,并于2000年馈赠予现藏家。

佳士得拍卖Christies,,,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

逸趣横生_佳士得香港林风眠_吴冠中书画精选辑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以便及时更正。《青少年美术家》专栏为版权内容,禁止转发、复制,如需用于商业用途请与本站联系。侵权必究。
文章底部
文章底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