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艺术空间举办吴冠中百年诞辰艺术展

文章顶部
文章顶部

2019年正值吴冠中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保利拍卖将于2月15日至3月1日在保利香港艺术空间隆重举办「风筝不断线—吴冠中百年诞辰艺术展」,并同时出版《风筝不断线—吴冠中百年诞辰收藏画集》,现面向全球藏家征集参展佳作。保利拍卖希望藉此展览,与每一位吴冠中艺术的热爱者一起怀念先生,共同分享先生对于生活与艺术的热忱与挚爱。

吴冠中先生无疑是一位交叠着多重意义的艺术巨擘。在他身上承载着二十世纪上半叶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激昂记忆,也在二十世纪后期中国画坛的重要转型中起到主导性的作用;他以「笔墨等于零」的精练言论震惊了整个绘画界,却在绘画的深层观念上投注着传统文人的精神取向;他将自己兼习油画和水墨画比肩于「水陆兼程」,继而在「油画民族化」和「国画现代化」两个方面进行着交互式的艺术探究。

部份参展作品一览

吴冠中《滨海城市(青岛)》

1975 年作

油彩木板

46 x 61cm.

青岛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而发展出特殊的城市人文风貌。吴冠中在1975年前往青岛,面对旖旎的山海风光,创作了《滨海城市(青岛)》。作品以自然景致与人文风光的结合,透露艺术家寄托于画面形式美感下的深层意涵,屋舍背后隐含的历史轨迹拓展了风景创作的深度与广度。在色彩与墨色的交融、自然景色所蕴含的人文意识间,《滨海城市(青岛)》成为他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吴冠中强调意境创造的重要,在尺幅之间探求绘画形式美感的极限,他对于色彩、点、流动的线与块面的掌握运用,无疑在1970年代中期的作品臻至高峰,《滨海城市(青岛)》中层层相叠的红瓦与绿树,为其对于景物描写的大胆撷取,突显强调了形体结构与色彩关系,多变的笔触与色调组合,代表吴冠中在油画创作最为特出的成就。在基本几何元素的归纳下,以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营造出山丘的景深与空间感,朱红的屋瓦间以浓重的墨绿相平衡,或许来自于艺术家1974年开始创作水墨画的影响,其中点染的数点鲜黄与翠绿,更见吴冠中对于民间色彩运用之巧,既是客观的自然景致再现,又是艺术家主观情感的陈述。

《滨海城市(青岛)》曾在海内外展出多次,收录于重要全集与回顾展画册出版十余次,作品之珍贵性与在吴冠中创作生涯之重要性可见一斑。

吴冠中《彩谷》

1993 年作 油彩 画布 

50 x 61.2 cm. 

创作于1993年的《彩谷》已成为吴冠中的主观色彩与线条节奏的律动展现,藉此探求绘画形式中的意境和情致,画中翠绿、粉红与深浅紫色的低谷为群山所环绕,乍看下虽是寻常的中国山川风景,却已经过了艺术家的整理与转化,去除琐碎的细节描绘,以点、线与色块交错铺陈,在饱和浓丽的油彩色调中,直观的抒发吴冠中的心象风景与情绪感受。

吴冠中在《彩谷》中着力刻划风景层次,以山丘的层层掩映创造出丰富的景深和空间感。山石块面分明,油彩质地堆栈厚重,色调饱满浑厚,简略直率的笔触呈现出风景质朴的外观与多样肌理。如他所言:「关键是要分析对象的形式特点,突出其形式中的抽象的特点。『美』的因素和特色总潜藏在具象之中,要拨开具象中掩盖了『美』的芜杂部分」艺术家以几何式的分割组合成矩形、三角形等元素,铺叠组构为整体画面的多重层次,谷间刮出的线条犹如阡陌纵横,暗示了耕作与人烟的迹象,跳脱单纯的自然景致,《彩谷》因而结合了人文景象成为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具体所在。吴冠中曾说:「小小的山村色块斑斑,线条活跃跳动,予人生气勃勃的美感……这一整体美感的构成因素属抽象美,或者颠倒过来叫『象抽』,也可以说是形式的概括。总之是必须抽出构成其美感形式的元素来,这种元素之的的确确存在正是画家们探索的重大课题。」这段话恰是对于《彩谷》的最好注解,自1980年代吴冠中转为以水墨为主要创作,在抽象风格的发展中,逐渐将绘画元素简约为点、线和面,但笔法却不是从传统中来,而是来自于对大自然的观察,经过对于物象的抽象概括后,把握色点、线条与块面的整体造型功能,回归物体最为原始的几何形状,在油彩创作中运用线条,将东方线条与西方块面结合为独特崭新的形式语言。

吴冠中《忆玉龙山》

1986年作

设色纸本  镜心

96 x 179 cm.

吴冠中曾赴丽江写生,以玉龙雪山为题材创作了多幅作品。玉龙雪山位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是北半球处于纬度最南的现代海洋性冰川,山上终年积雪,山下四季如春,从山脚河谷地带到峰顶具备了亚热带、温带、寒带的完整的垂直带自然景观。多变而飘渺的景色,使画家深为沉醉,在《夜缚玉龙》一文中,画家描述了一次在月夜对玉龙山写生的经过:一个夜晚,忽然月明天蓝,玉龙山露面了,通身洁白,仿佛苏珊出浴。我立即叫醒小杨,便冲出去就地展开笔墨写生。 

描绘月夜中的雪山,需要一种巧妙的氛围渲染,以烘托出清冷之气,这在吴冠中的玉龙山作品系列中,是比较少见的。画面在横幅中展开,绵延的玉龙山不以具象的形式呈现,而是以几何构成的方式重新组合,画家通过变形、扭曲、挤压等手段拆解了山川本身的结构,山坡的暗面被转换成很重的墨块,天空以及一部分坡面用不同层次的灰墨染出,而画面大的架构则是用细线简单勾勒出来的山脊。深浅不一的墨块,起伏的线条,缤纷散落的墨点和色点使静止的画面产生一种律动,仿佛可以在山川之间听到天籁之音。

在右上角灰色调的雾气中,以藤黄点染出月亮,鲜艳却遥远,山间零落的墨点与月亮相为呼应,亦使人感受到月光的弥散。山川的整体形态则如女人体一般柔美,吴冠中曾在一幅玉龙山图中写道:雾笼雪峰,偶见月下玉龙,出浴苏珊入梦。可见画家极其注重形质和氛围的表达,这些经过提炼和意象化的风景并不刻意追求完整和写实,而是通过新颖的手段,在光影、明暗、块面的重新设置中,赋予画面一种构成性、平面性、装饰性和抒情性,使其超脱了物象的束缚,既有形式上的美感,又不失传统中国画的静谧格调。

吴冠中 《墙》

1993年作

设色纸本 镜心

68.5 x 137.5cm.

创作于1993年的水墨画《墙》是极富吴冠中艺术特色的作品,大面积的白墙上点缀着错落的黑瓦,天空中漂浮着点点浅灰色的云,极简的笔触轻巧地勾勒出了江南建筑独有的淡雅秀丽。白墙上爬满了茂密的爬山虎,枝干层层缠绕,或遒劲有力,或轻盈如丝,透出旺盛的生命力,似要冲破墙体的束缚和画纸的局限伸向更广阔的远方。在叶子的表现上,画家采用了泼墨的形式,并大胆地选用了多种丰富的色彩;墙后还探出几支盛放的红花,充满调皮的意趣,既突破了白墙黑瓦的单调,又给画面注入了动感和活力,一个生机勃勃的江南跃然纸上。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以便及时更正。《青少年美术家》专栏为版权内容,禁止转发、复制,如需用于商业用途请与本站联系。侵权必究。
文章底部
文章底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