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美术馆引进西方大展_非营利原则如何坚持

文章顶部
文章顶部

自近日起,“安迪·沃霍尔:接触”展在北京798木木美术馆举行,据说开幕当晚的VIP专场盛况空前;而7月底,贾科梅蒂那些“大长腿”雕塑刚刚结束了在上海余德耀美术馆的巡游;再往前推,则有“毕加索·走进中国”亮相北京山水美术馆,号称展品价值十亿欧元;去年,也有德国表现主义大师马库斯·吕佩尔茨作品莅临广州红专厂。可以说,这几年来,民营美术馆引入西方艺术家乃至艺术大师的展览方兴未艾、热流涌动。

民营美术馆引进西方大展_非营利原则如何坚持

三宅春光作品

不过,票价不低、人流密集、过度宣传的质疑声也不曾间断,譬如关于毕加索大展,艺术评论家梁克刚就认为其宣传夸大其词,甚至存在欺骗性宣传。到底民营美术馆引入西方美术展的难度在哪儿?意义有哪些?又何以会导致吐槽?就广州本土而言状况如何?且看业界专家分析。

展览现场:馆方炒人气 观众凑热闹

艺术评论家徐子林认为,办民营美术馆,是需要情怀的。如果想通过做展览来获得经济利益,难度很高。引进国外艺术展,从态度上讲,肯定是越多越好,毕竟提供了一种文化上的参照、交流,让观众有新的体验。但当前整个社会比较浮躁,普罗大众的参与,往往不是从文化角度出发,多半就是图个热闹,所以公共艺术教育要真正体现在展览上,尤其是这种短暂的、阶段性的展览上,徐子林认为很难。“像上个星期北京798木木美术馆举行的‘安迪·沃霍尔:接触’ 展开幕盛典,看起来就像一个派对,一个邀请了社会名流一起玩的聚会。由于名流效应,导致有几千人参加,这个跟艺术本身就没有太大关系了。”

同时,徐子林强调,由于国内民营美术馆机制没那么成熟,也尚未有政策扶持,非营利状态下只能是纯粹烧钱,所以民营美术馆唯一的办法就是减少烧钱。因此,不少民营美术馆还是希望能够通过展览获得收入,营利的方式一是靠门票,二是靠展览带来的衍生品。但是,做国外重要艺术品展览的时候,会涉及艺术品的借用、运输、保险,这些加起来,如果还想有营利,是非常困难的。“看现有的西方艺术名家展,会觉得盛况空前,大家的艺术热情真高。譬如余德耀美术馆的贾科梅蒂展,人山人海,观众排着队进场,在展品前一晃而过;2014年上海K11的莫奈特展,据报道,单日最高人流量也达到6000人次,而整个展厅仅能容纳200人;最火爆的第一个月,展馆周末不得不实行限流,从买票到10人一组陆续进场,要花两个小时。这样的状况,恰恰不可能提供一个真正欣赏艺术的环境。而美术馆做不到这个展览人数,很难有收益,要获利就得拼命推销门票,最终导致观展环境难以实现艺术教育的初衷。”

另外,有的民营美术馆也可能是以收藏办展带投资。徐子林举例道:“近期,龙美术馆也举行了‘她们:国际女性艺术特展’,包括了13个国家和地区的104位女性艺术家作品。但这些展品都不是借展的,而是美术馆自己买下来的,但我们目前还不能确定该美术馆就是一个完全按照美术馆机制在运行的机构,所以,更多认为它同时也是一个投资的概念,通过这些展览能获得更多的收益。”

除此之外,获得社会影响力,无疑也是民营美术馆引进国外艺术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但不少民营美术馆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所以,在做这些展览时,就用大量复制品来代替,或者用所谓的数字展览来代替。徐子林表示,这样的展览往往就蜕变为商业性项目了,目标就是控制成本,获得媒体的关注、大众的追捧。

这种展览对一个美术馆本身的意义有多大?徐子林认为是很值得商榷的。“美术馆不仅仅是一个展览场地,而是要有自己研究方向、学术定位,这种展览跟现实语境几乎没有关系,是纯商业运作。”

针锋相对

非营利之路举步维艰 信口宣传有误导之嫌

曾亲临“毕加索·走进中国”展,并写长文表示“不得不吐槽”的梁克刚,则主要向记者谈起了一些展览存在的信誉度问题。

梁克刚说,民营美术馆引入西方艺术展,尤其是西方艺术大师的展览,一般会面临两方面的困难:一是投入非常大,如果一个民营美术馆愿意花那么多的钱去做好一个展览,当然是好事,但有的显然是挂羊头卖狗肉。“譬如一个展览需要花5000万元人民币,美术馆可能只掏了500万元,然后就说这是一个多么高级别的展览,展品价值超过多少亿欧元。此前就轮番媒体轰炸,当天又请了很多嘉宾名流来站台,以获得极高的社会效应,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虚假宣传了。”

另一方面,高级别的借展,费用还包括了巨额保险费。而且并非你想投保,保险公司就愿意为你担保的,他们会派专业人士来考察场馆条件的,如果条件不符合,人家也不会让你投保,并不是有钱就能办成的。同时,如果是很大型的展览,对接的是肯定是国外真正专业的美术馆或基金会,对方对场地、对合作机构也是有要求的。“而像毕加索的版画作品和陶艺作品,国外是有租赁公司可以借展的,费用并不会太高。像意大利的米兰瓜斯塔拉现代艺术工作室和佩萨罗艺术公司,就有很多艺术家作品,想做谁的展览,都可以从他们那里租,非常便利。瓜斯塔拉现代艺术工作室的官方网站上就显示出他们出租15件毕加索版画作品,租借两个月需1.2万欧元。所以,作品价值没那么高,却肆意宣传,存在着误导乃至欺骗之嫌。”

当然,在梁克刚看来,像余德耀美术馆的贾科梅蒂展和此前k11的莫奈展,展品来源都是比较可靠的,投入也确实非常大,民营美术馆引入这些展览,还是很值得肯定的。

而国内有一些民营美术馆还会举办艺术博览会,这在国外则是不被认可的。因为美术馆是非营利机构,博览会却是卖艺术品的,在美术馆中举办艺术博览会,显然不合适。这就暴露了国内有些企业家根本不知道美术馆究竟是什么,要遵循怎样的伦理。梁克刚表示,在西方,私立美术馆属于非营利性公益文化机构,不会直接参与商业经营,即便有一些商业收入,也不能分配的。就像公益基金会一样的。不管美术馆的资金是出资人出的,还是社会募捐的,都不能用于商业经营。即便美术馆空间有一些商店、咖啡馆的收入,这些钱也不能被出资人拿走,作为利润分配。“公益性是最重要的,就像慈善基金会一定要严格管理一样,不能失信于民。美术馆也是同理,可以募捐,但一定要以公益的方式去做。至于目前国内很多由企业办的民营美术馆,将其作为一种企业文化宣传手段,这也是正常的、合理的,在国外同样常见。只要不进行商业活动、不做虚假宣传就可以了。关键是由于中国的审美教育目前仍然比较落后,有的民营美术馆利用信息不对称信口宣传,这就要警惕了。”

民营美术馆引进西方大展_非营利原则如何坚持

贾科梅蒂《指示者》

起步阶段先包容 活跃起来再淘汰

53美术馆馆长李琼波则表示,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这些引进的展览,无论是否大牌,都是远远不够的。像广州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数一数,一年也没几个国际性交流展。而不同的美术馆定位不同、认知不同、资源不同,肯定也就会做不同的内容,不要过度强求,也不要动辄批判,毕竟还处于起步阶段。至于展览好不好,观众慢慢会看明白的。

同样是民营性质,53美术馆所办展览倒是一直不收门票,免费向公众开放的。但李琼波强调,53美术馆的立馆之本,不在于引进国外功成名就的艺术大师们的展览,更主要是对接国际上的当下,做一些国际艺术家驻留的项目,引入今天活跃在国际最前沿的艺术家到本土来创作、办展,并输出国内的中坚艺术力量,期待做到世界上的艺术潮流正在发生什么,广州也能同步。

“我们也曾经做过两次比较大型的展览,作品涵盖了包括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一线艺术明星像村上隆、草间弥生等。但由于作品都是一个基金会的收藏品,且是他们的国际巡展计划,所以我们的投入不太大,否则,像53美术馆的能力,恐怕是承受不起的。这样的展览当然很好,但这只是我们国际交流的一部分,有合适的机会、条件,我们很乐意去做。否则,即便有这样的资金,我们的定位也不在于此,我们更看重的是做一些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将国际上最前沿的艺术家不断引进来,我们也会输出去,这才是我们立馆的根本。譬如不久前我们跟美国洛杉矶的克莱蒙特艺术大学美术馆做了一个6年的合作项目,今年推3位艺术家到克莱蒙特艺术大学美术馆办展,同时还会给学生做讲座,并进行一个星期的教学。克莱蒙特艺术大学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件事,院长、策展人几次过来考察,认真挑选艺术家和作品。明年对方也会有3位艺术家过来办展,并到广州美院和天津美院交流、教学。过去几十年间,这个大学都是邀请纽约的重要艺术家去展览、交流,以保证他们东西岸之间有充分的交流。而我们这次达成的太平洋交流计划,对中国来说是第一个。做这样的国际交流项目,我想更能达到深层次的交流。已经连续举办4年的‘日本当代艺术展’,则几乎囊括了日本所有当下活跃的艺术家。艺术家们到广州驻留期间,做出了很好的作品,甚至比在日本国内更好,因为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会有新的体验,新的感受。到今年,这一持续性的展览也获得了更多的关注。”

李琼波再一次强调,每个美术馆都有自己的定位,也都想做得最好,这是无可厚非的。大家包容一些,先引入、活跃起来,随着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自然会有淘汰。

“长久做下去,你的展览行不行,不是你说多少、宣传多少就能决定的,要看你给当地带来了什么样的文化价值。如果单纯想靠做美术馆赚钱,以我的有限理解是——不可能。”李琼波说。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以便及时更正。《青少年美术家》专栏为版权内容,禁止转发、复制,如需用于商业用途请与本站联系。侵权必究。
文章底部
文章底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