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艺术热潮最终会消退但不会消失

文章顶部
文章顶部

本文的配图都是AI艺术领域领导者、德国艺术家马里奥·克林格曼(Mario Klingemann)利用人工智能创作的作品。

利用人工智能创作而成的画作近年来越来越受瞩目,有的作品甚至能在知名拍卖行拍得高价。但这类作品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解答,比如它的作者是开发出算法的程序员还是计算机呢?AI艺术的市场未来将走向何方呢?

“这是艺术吗?”

“这是艺术吗?”谷歌软件工程师、艺术家迈克尔·提卡(Michael Tyka)2019年6月在纽约佳士得艺术+技术峰会上向观众问道。这次活动的主题是“人工智能革命”,提卡问的是使用人工智能创作的艺术品。

当然,那个问题是个反问。他让一张小便池的图像闪现在舞台两侧的两个大屏幕上——那是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著名而富有争议的雕塑《喷泉》。观众都笑了。“很明显,它可以算作艺术品。”他说。

除此之外,此次峰会几乎没有讨论人工智能艺术的艺术价值,尽管它吸引了来自科技、艺术和收藏等领域的人士参加。相反,人们的焦点集中在这种新形式的艺术品将会在多大程度上颠覆这个行业。

讨论的场合非常合适:2018年10月,佳士得纽约拍卖行以43.25万美元的惊人价格出售了一幅由算法生成的、类似于19世纪欧洲肖像画的作品,名为Edmond de Belamy,售价几乎是其最高估价的45倍。这幅由法国艺术组织Obvious创作的版画在拍卖之前从未展出或出售过,它的拍卖震惊了整个艺术界。

不过,在种种争议声中,艺术界的许多人仍在努力探究几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例如:对于由算法创作的艺术品,谁是艺术家——程序员还是计算机?因为许多人工智能艺术作品都是数字化的,该如何评价一件设计成原生于互联网并被广泛分享的作品?那么,这种新型作品的市场将走向何方呢?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Edmond de Belamy的拍卖可能是去年最引人注目的一起与人工智能艺术相关的事件,但它并不是唯一的一次拍卖。2019年3月,苏富比以51012美元的价格出售了来自德国艺术家马里奥·克林格曼(Mario Klingemann)的人工智能艺术装饰品《路人记忆1》(Memories of Passersby I)。去年春天,HG当代画廊在纽约的切尔西社区举办了其第一次针对AI艺术家的个人画廊展览,展示名为“Faceless Portraits Transcending Time”的作品—— AI和它的创造者、罗格斯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艾哈迈德·加马勒(Ahmed Elgammal)的“合作”结晶。

备受关注

世界各地的著名艺术机构和收藏机构都在关注这种新式艺术品。佳士得教育学院继续教育项目主管玛丽莎?凯耶姆(Marisa Kayyem)表示:“如果我们从更大的视角来审视艺术界正在发生的事情,而不仅仅审视销售领域,就会发现正在发生的事情背后有着巨大的驱动力和机构们强力的支持。收藏家们也正逐渐变得对AI艺术习以为常了。”

许多从事艺术领域的人都对“AI艺术”这个词望而却步,认为它具有误导性,而且指代性太强。和其他程序员兼艺术家一样,克林格曼更喜欢“生成艺术”(generative art)这个词。该词涵盖所有使用算法创作的作品。克林格曼的作品曾被苏富比拍卖。生成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

数字艺术博客Artnome的创始人贾森?贝利(Jason Bailey)表示,AI艺术“实际上是媒体在过去三到五年里所提出的一个词”。他认为,这个词语会让人误以为是机器人创作艺术。“我接触过的大多数艺术家都不喜欢被称为AI艺术家。但不管人们喜不喜欢,它都已经被用来指代当前所完成的作品。”

尽管Edmond de Belamy是AI艺术中最著名的作品,但对于那些想要了解这一媒介的人来说,它有点让人分散注意力。这幅画像是用生成式对抗网络(GANs)创作而成的。GANs使用一组艺术图像的样本来推断模式,然后利用这些知识来复制他们所看过的东西,交叉引用原始图像,最终创建出新的图像流。

Edmond de Belamy的出售也惹来了一些争议:很明显,Obvious并不是作品算法的原创者——它的算法是Obvious从一位名叫罗比·巴拉特(Robbie Barrat)的年轻美国程序员兼艺术家那里借来的,但作品的拍卖所得巴拉特却一分钱都分不到。Obvious只需选择图像,将其打印出来,放到一个画框中,然后用巴拉特的算法在上面署名。

换句话说,Edmond de Belamy被当作一件艺术品出售,尽管人工智能所能产生的图像数量是无穷无尽的。不过,许多AI艺术作品(如果不是大多数的话)并不是作为一个单一的物体产生的。它们是视频,是动画,以及所有介于两者之间的数字和算法——被设计来存在于线上和共享的作品。

这带来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在一个向来都是稀缺性决定价值的行业,你该如何评估一件本来就不稀缺的艺术品呢?

热潮会消退?

“巨大的变化即将到来,行业将迎来结构性变化。“洛杉矶画廊Transfer gallery的创始人克拉尼?尼科尔(Kelani Nichole)表示,“我认为这是价值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将摆脱纯粹作为金融工具的稀缺市场。”

对于作品的所有权难题,潜在的一个答案可能是区块链。该技术可以用来创建表示数字作品真实性的令牌。但尼科尔表示,对于新一代对艺术品和收藏有着不同看法的年轻投资者来说,该问题可能无关紧要。她指出,在数字时代长大并变得富有的人,对物质稀缺性、透明度和所有权有着不同的看法。艺术作品的体验可能比实物来得更加重要。“他们的生活方式就像数字游牧民。他们拥有物品的方式不一样了。这是全新一代的价值观,与物质稀缺性无关。”

纽约艺术品收藏管理公司Haven Art Group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克莱尔?马米恩(Claire Marmion)表示,收藏者仍在努力弄清AI艺术品市场的走向,而且它可能不会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具有颠覆性。或者说,至少这个行业将会适应这种作品。

“艺术家带来新事物,改变现状,这在艺术界有着悠久的传统。”马米恩说道,“就AI艺术的估值而言,只有一小部分数据。我不知道目前估值的准确性。人们很投机。收藏家对AI艺术很感兴趣,但我不确定是否有很多收藏家接受它。”

克林格曼认为,当前的AI艺术热潮最终会消退,但AI艺术不会消失。相反,他认为有一天它会被视为艺术家的另一种工具。

“就像摄影从未消失,或者电影拍摄从未消失一样,我非常确定AI艺术将会成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克林格曼说道,“当然,现在人工智能还很神秘,但我希望,这真的会变成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人们也会随之变得关注艺术家们用他们的艺术表达了什么。”

(图片来源于环球网及网络)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以便及时更正。《青少年美术家》专栏为版权内容,禁止转发、复制,如需用于商业用途请与本站联系。侵权必究。
文章底部
文章底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