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副主任 金运昌 Jin YunChang

文章顶部
文章顶部

金运昌,蒙古族,北京市人,1957年生。
金运昌任北京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副主任。兼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鉴定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咨询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

中文名 金运昌
国 籍 中国
民 族 蒙古族
出生地 北京市
出生日期 1957年
职 业 古代书法研究员
毕业院校 首都师范大学
主要成就 发表书学论著多种,授课北大等校

dzxz-2017-1-4-4金运昌

个人经历

1982年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执教古代汉语。曾任北京市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古代汉语研究会秘书长。同时师从欧阳中石、康殷先生研习书法,参与了首师大书法艺术教育专业暨我国第一个书法博士点的创建工作,受聘为该专业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7年调入北京故宫博物院。次年任该院古书画部副主任。多年典守院藏书画、碑帖国宝,潜心研究,眼界大开,艺术修养与鉴别能力得以迅速提高。

主要作品

dzxz-2017-1-4-5金运昌

自幼喜好书法,初学唐楷,后习魏碑,兼及二王、李邕行草。到故宫后有幸问业刘炳森先生门下,于“古不乘时,今不同弊”之理颇有悟入,在端庄雄健的传统书风中融进清新典雅的现代审美意识。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参展、获奖,受到收藏界广泛青眯。
挥毫之余,发表书学论著多种,授课北大、人大、师大等校,并曾主讲中央电视台《碑帖赏真》、《魏碑教程》、《学书释疑》及中国教育电视台节目《书法教程》等系列栏目,还长期担任央视《艺术品投资》、《鉴宝》、《寻宝》节目专家鉴定团成员,经常在荧屏上向观众普及书画文物鉴赏知识,通过在全国范围内的长期书画鉴定实践,自己的眼力和知识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增广。

社会职务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鉴定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咨询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鉴博艺苑收藏品鉴定委员会委员、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文化部“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理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书法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古代书法部研究员等。

人物轶事

金运昌与故宫博物院

想象中故宫的专家应该是瘦瘦的,静静的。可金运昌是高大的,一头有点蓬松的卷发,脸上总是带着笑意,很能说,但是不说废话。聊起来才知道,他祖上是正蓝旗蒙古族的职业军人,这倒是跟他的形象有点贴近。

想去故宫因为珍品都在那里藏着

金运昌35岁时就在首都师范大学的书法系当了副教授,是书法专家,还是书法专业的硕士生导师。研究的是古汉语、书法史、碑学、帖学。35岁当副教授,是一个很不简单的成就,可这并没有让有一点理想主义的金教授就此留下来。
“我听说故宫对懂书法的人感兴趣,我就自己写了个简历,去敲人家的门。”金运昌说起他“进宫”的过程,略带腼腆地说,“我当时是首都师范大学的副教授,应该算是不错的。可我觉得心里有个冲动。在教学生涯里,我看了很多书和资料,可我没有很多机会看那些作品的真迹。这就好像一个喜欢旅游的人不能去旅游,只能每天看旅游书。我不甘心,我想去故宫,因为珍品都在那里藏着。没有什么比能跟这些珍品亲身接触更让我兴奋的了。”

从教授硕士生导师变成仓库保管员

dzxz-2017-1-4-2金运昌

1996年末,金运昌递上自己的简历。1997年他正式调往故宫,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变成了故宫书法部的仓库保管员。这年他40岁。“第一次能跟这些珍宝接触,我真是欣喜若狂。能亲手拿着,亲眼看见,就好像是给我的理论知识上了一堂实践课。”金运昌说着,手不自觉地在空中舞动,眼里满是兴奋。
“我从初一开始学书法。因为从小有点底子,写得还可以,很多东西老师都让我来抄。当时我就是一个小孩,有人称赞,自然就卖力。学着学着,竟然也学得津津有味。有了一点零花钱就去买碑帖,一有机会就让人介绍我认识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刘炳森先生、大康,几位大师都是我的老师,还经常去拜访启功先生,从他们口中学了很多知识。当我拿到实物看时,知识跟实物对上了,那种感觉真是太好了。兴奋这个词儿,还真不能充分地反映我当时的高兴劲儿。”

当上班成为乐趣

为书法部的保管员,有点像图书馆的管理员,也有点像仓库里面的管理员。主要任务就是保管好一卷一卷的书法作品,有人提这些作品的时候就拿出来。
“故宫可不是图书馆,不是说你在这儿上班,想看一看什么作品就拿下来看,这对作品本身是会产生耗损的。只有在保管员这样的岗位上,你才有机会经常碰到有人来提作品、为藏品拍照什么的,你就为他们打开藏品,自己也顺便好好地看看。这真是求之不得的事,一年左右的时间,我把藏品看了个七七八八,这真是把我乐坏了,真是很大的福气。”金运昌压了压声音,正了正容,认真地解析着,仿佛这是故宫一不小心让他捡了个大“便宜”。
“从前虽然是搞书法专业,可我觉得自己的鉴别能力很不足。参观展览的时候,可以说是在一种糊涂的状态底下欣赏展品。对是否历史珍品,我说不准。现在看多了,接触多了,心里就有数了。”金运昌告诉记者,“现在看展览的时候,我不自觉地就会带着一点考证的心情去看。还要做一点笔记,写下自己的看法、感想之类的东西。或许有一天我会出版这些笔记,不过这是以后的事了。”
1998年,故宫的管理体系有了改变,书法、绘画、碑帖,在同一个部门管理,金运昌所在的部门同时负责保管和陈列。“这样的改革,正好是对我个人的一次提升。因为不光碑帖书法,现在绘画藏品也是我的工作范围,这对我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有很大的帮助。”

dzxz-2017-1-4-3金运昌

愿意在故宫待一辈子

只讲金运昌和书法的事,会以为他是一个书法狂人。可是他实在不狂,更是一个处处以中庸之道处事的一个人。虽然在鉴定书法这事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可他并没有想要“下海”,趁拍卖市场火热的时候捞一笔。“生活没有钱不行,可钱太多了也一样会有烦恼。我觉得我现在的状态很好。我不考虑去办个拍卖公司,或以鉴定为生。现在的鉴定环境挺复杂的,这不是我想要的。” “我现在是有一点名气了,可这名气是故宫给的,我做鉴定的知识也是故宫给的。我愿意在故宫待一辈子,里面有一点点报答的意思吧。”金运昌说,“再者,近年故宫的工作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进。我太太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生活方面我们过得去了,我不需要很多钱。”

“两畅”是做人的宗旨

dzxz-2017-1-4-1金运昌

当问到每天的行程是如何安排的,金运昌说他的生活很简单———不打牌、不下棋、不抽烟、不喝酒、不锻炼身体。每天早上起来就随意地临帖,然后就骑着车上班。“故宫里面很大,工作人员办事基本上都是骑车去办的,走路太费时间了。当然有游客参观的地方是不能骑车的,不过在东西两侧都有便道,往哪儿都成。” “晚上就是家庭时间。不过每星期我会有两三个晚上到这书斋来,写字和看书法方面的书。”一面在为自己的理想和爱好尽情冲刺,一面尽力做好自己所扮演的各种角色,可能这就是他所说的中庸之道。不放弃,不过头。在采访的短短一个多小时中,金主任接了几个电话,有其他记者来的电话,他都一一客气地安排好。有自家老太太打来的电话,他也体贴地答应着。还有好像是家里打来的电话,他也开开心心地说着。这就是一个48岁男人的写照,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有要他用心的地方。他给我看一枚印章———“两畅”,说,这是他做人的宗旨。人来交往,要做到我畅快时你也畅快———两畅。 对于他来说,在故宫的书画部工作,就是他的“畅”。之余,还要尽量让其他人也“畅”。也许就是这样的态度,让他在街上等一个素昧平生,名不见经传的记者。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以便及时更正。《青少年美术家》专栏为版权内容,禁止转发、复制,如需用于商业用途请与本站联系。侵权必究。
文章底部
文章底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