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画家亚里山德罗·帕佩提 Alessandro Papetti

文章顶部
文章顶部

在2003年威尼斯双年展上,意大利画家亚里山德罗·帕佩提(Alessandro Papetti)的作品取得巨大反响。从那时起,这位1958年出生的画家受到了国际艺术评论界的高度关注。

盛名之下,帕佩提收到的展览邀请接踵而来。2010年6月,意大利驻日本东京文化处为风头正健的帕佩提举办个展,日本观众和在东京的国际人士被那些尺幅巨大、笔触独特、构思精炼的油画折服,不时发出由衷的惊叹!

2010年恰逢全世界的目光转向上海世博会的良机,意大利驻中国上海文化处决定在东京画展闭幕后,将那批具有国际水准的绘画运到上海,组织一场高规格的艺术交流活动。

dzxz-20161130-58亚里山德罗·帕佩提

dzxz-20161130-59

亚里山德罗·帕佩提属于自学成才的天才型画家,深受未来派的影响,同时还受到了两位现代艺术大师的熏陶,那就是鼎鼎大名的爱尔兰裔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和瑞士雕塑家、画家阿尔贝托·贾科梅蒂。

从帕佩提的作品中,人们不难发现作为未来派标识的运动感和速度感。尽管未来派创始人力求以此表达的是工业社会的特征,但画家将这一令人眩目的手法扩展到了描绘后工业时代的作品中(2008年《在莫斯科工厂内》),为未来派在美术史上的延伸续接了新的轨道。

事实上,画家把未来派强调的运动感和速度感更频繁地用以表现城市的街道(2008年《米兰》)。帕佩提以模糊的线条飞速地向一个远点凑集的技法,呈示国际时尚之都米兰的街道的那份华丽与气派,更让观众仿佛听见了嗖嗖作响的风声掠过空中。

dzxz-20161130-61亚里山德罗·帕佩提

dzxz-20161130-60亚里山德罗·帕佩提

熟悉西方现代绘画的观众,还能从亚里山德罗·帕佩提的作品中看到弗朗西斯·培根的痕迹。不过,这位意大利画家并未对他所推崇的爱尔兰裔英国前辈亦步亦趋,与培根式的变型相对照,帕佩提的作品更忠实于现存对象,他描绘的水中孩子的作品,几乎就是实际场景的再现。

亚里山德罗·帕佩提宣称自己非常关注描绘对象所处的空间环境。在这方面,笔者以为他受瑞士雕塑家、画家阿尔贝托·贾科梅蒂的感染更深。综观画家近年的创作,可以深切感受到他所强调的空间的重要性。画面上的空间构成并非可有可无,也并非仅仅作为背景而存在,相反,在画家的精心构筑下,空间是绘画表达的主题之一。以下的比喻也许是恰如其分的:在亚里山德罗·帕佩提导演的戏剧中,空间不是作为舞台布景而存在,而是和其他对象并列成为“领衔主演”之一。由此,画家把美术史的艺术传统摆到了与当代技法并驾齐驱的重要位置。笔者在此想提醒人们的是,在观赏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师拉斐尔的巨作《雅典学院》时,如果将画面上构筑的严谨空间仅仅看作舞台背景,那就落入皮相之见了。笔者如此判断的依据是一个简单的逻辑关系:如果离开了雅典学院在空间关系上呈现的几何学蕴涵的哲学意义与审美价值,那么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的学术长河就被切断了思想源泉,古希腊的思想大厦就被搬走了理论基石。

上述这条原理同样适用于分析帕佩提以水为主题的系列绘画,在这组作品中,水不是作为单纯的环境物而存在,而是与画面中的人物融汇成一体。水,以其独特的音响在发表观点,甚至抢在人物前面朗诵着画家用色彩与线条编织的台词,让观众沉浸在情节的律动之中,仿佛从哗哗水声中聆听到人物内心独白。此刻,没人会以为,过滤了水声能够更清晰地分辨出人物的喃喃细语。相反,如果屏蔽了哗哗水声,就无从捕捉人物的心声。要体味这种微妙的互生关系,笔者以为,不妨以中国传统审美意境中腊梅与压在枝条上的白雪为借鉴。一旦把腊梅与白雪之间的纠结缠绵肢解了,那份相互衬托相得益彰的美感,那一缕植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回味,必将迅即蒸发,了无踪影。

亚里山德罗·帕佩提热爱摄影,他也企图在画布上捕捉瞬时即逝的镜头,他不仅做到了,而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比照相机做得更好!绘画在表现主观情绪的微妙和深刻方面,远非摄影能够相提并论,杰出的绘画所浮现的诗意,不是照相所能孕育。诗意,与仪器的精密度和洗印的还原性不甚相关,那是从心灵的泥土里生长出来并在神圣的阳光下绽放的芬芳,一旦遭遇过多的化学添加剂就会衰变。

作为独特的观察者,亚里山德罗·帕佩提的眼光具备强烈的自我意识,这可能是一位艺术家取得成功的基本前提。如果人们打算从当下过于汹涌的艺术家人群中甄别出真艺术家与伪艺术家,笔者以为有一条经验值得推荐:真艺术家之所以那样表达,因为他自己是那么感觉的;而伪艺术家之所以那样表达,因为他认为别人会欣赏那种感觉。

帕佩提在表现城市的动感和人的孤寂之间,取得了一种微妙平衡,使得他的作品超越一般写实绘画对生活的模拟,而上升到具有哲学意味的象征层面,并通过象征将艺术家内心的感受释放出来,成为流淌在画布上的美妙旋律,以此拉开与以同样题材进行创作的同行之间的距离。

dzxz-20161130-62亚里山德罗·帕佩提

画家选择阴郁和对比不甚明显的调性处理自己的调色盘,灰、褐、蓝是主体,偶尔出现少量镉桔黄的点。画家自述正是凭借相对单一的色调和迅捷有力的笔触,他才得以维持向画布发起闪电式冲击的能量。如果运用调子明亮和对比强烈的色彩,那会让眼睛停留也会让画面上的动感凝滞。帕佩提的绘画更像电影画面,是时间流动中的一环,观众从中看到的不是静止的状态,而是同时看到了前面和后面的镜头,并能轻松地将这些虚实镜头连贯成一段发展着的情节。

从意大利现代艺术的谱系上看,帕佩提属于发端于20世纪早期的未来派的第三代传人,并且又加入到了20世纪70、80年代的新印象派的潮流中,并逐渐建立起自己鲜明的风格。画家凭借对人和都市的精深探究,以兼带新印象派、未来派的元素,借鉴了培根和贾科梅蒂的手法,在阐释城市街景和表述人的内心方面,以独树一帜的艺术性格赢得了名声。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以便及时更正。《青少年美术家》专栏为版权内容,禁止转发、复制,如需用于商业用途请与本站联系。侵权必究。
文章底部
文章底部

猜你喜欢: